顯示包含「The Heart of the Bible」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The Heart of the Bible」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3月26日星期六

我們永恆的歸宿(5)— 你們的勞苦不是徒然的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15章58節)

在這個國家,我們為報酬而工作,為薪酬而工作沒有甚麼不對,對於那些信靠神且為祂而活的,他們因此得著應許的獎賞,聖經也認為沒有錯,很少人會不為報酬而工作,這就是為甚麼共產主義經濟最終崩潰的原因。就在蘇聯解體後,我到了烏克蘭基輔的一間醫院,我遇到一個心臟科的外科醫生,走進一間設備不足得可悲的手術室,我問在共產主義的時期作外科醫生是怎樣的,他回答說:「我們沒有甚麼手術設備,我們的薪酬也不高。」我問薪酬多少。「十五元一個月。」難以置信。當我離開這間醫院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婦女用一把樹枝造的掃帚打掃樓梯,我問人她的薪酬又是多少,答案是:「十五元一個月。」每個人都是同樣的薪酬,這就是共產主義的所謂公平,它沒有提供較大的動機使人成為一個外科醫生。

我們的主應許到我們為祂所受的勞苦不是徒然的、或沒有獎賞的,所有的信徒都會分享到獎賞的,這節經文在結尾論到我們與基督一同復活時將會分享到的,就是到其時我們所有的信徒都會賜予新的屬靈的身體,而死亡會被永遠擊敗。我們知道我們所有的信徒都會在天國裡父神的家中分享到這獎賞,而且我們所有的信徒都會聚集在祂的寶座周圍頌讚祂。

然而,我們每一個信徒都要為我們的工作交賬,我們要回答到底救恩的盼望有沒有使我們沾沾自喜,或它有沒有使我們「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呢?耶穌告訴我們:「…你父在暗中察看,必在明處報答你。」(馬太福音6章4節)祂應許說:「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馬太福音16章27節)保羅寫到:「…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在聖經最後那一章,基督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示錄22章12節)

獎賞未必是今生的富貴昌盛,或是在世上公開的答謝,然而,當我們站在基督的面前,我們為祂所做的一切都是要緊的,每個憐憫的行動、每個的奉獻、每個為祂的見證都會數算,沒有一樣是徒然的,祂在整理你忠心的記錄,在你面對面見祂的那日,在祂的恩典裡祂要獎賞你。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10 - 5

〈全書完〉

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我們永恆的歸宿(4)— 為我們所預備的地方


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翰福音14章2-3節)

在耶穌上十字架前一天的晚上,祂和祂的門徒眾在一起的時候,祂許下了這麼一個令人驚歎的應許,但沒有比祂開始的告別話語所承諾的更令人驚歎,這個應許就是祂離開他們的目的,是與祂的父神一起為他們在天國準備地方,然後祂會回來帶他們去那裡。

這些是親密且安慰人的話語,但是一個家裡有許多的住處這個概念好像不怎麼合理,在原文裡耶穌的意思是:「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房間。」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常常想天國會像一大整群的住宅,我聽見傳道人問到:「你的住宅會如何接近寶座呢?」他們講到好像只有幾步路的距離那樣,或者就在城市的邊緣出口,有一位傳道人甚至說到你的住宅可能是由你停泊在那裡的材料所建造的,可能是草木、禾稭,或是金、銀、寶石(這並不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章12所指的意思!)很不幸,這些天國的畫像好像三隻小豬的草屋或磚屋相鄰那樣嵌入我們的頭腦裡。

這不是耶穌所說的意思,只有一個家,就是父神的家,那裡有許多的房間。我不是住在離祂的家15條街那麼遠的地方或是路軌的另一邊,我是住在它裡面,你也是,我們會與主和祂的百姓一同永遠的活在一起,像一個家庭那樣住在同一個房子裡。

在這時刻,主耶穌正在做甚麼呢?祂身處在天國,正在準備迎接祂的弟兄姐妹,就是祂所悅納與祂同為後嗣的,祂正在等候祂來接我們所有人回家與祂一起的那一天,這就是我們稱為「被提」的這件事,耶穌來到,那時祂會搶救祂所救贖的百姓從這邪惡的世界出來,祂會帶教會和所有的真信徒到天國,在那裡我們將會有一個盛大的慶典,就是在啟示錄裡稱為「羔羊之婚筵」,我們將會永遠住在主的家裡,在父神的家裡歡歡喜喜地活到永遠,享受神為那些愛祂之人所預備的一切東西。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10 - 4

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

我們永恆的歸宿(3)— 變成主的形狀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哥林多後書3章18節)

有一天我們會面對面見到基督,也要被祂的榮耀所改變,但是這句經文講到就算在今生,我們也藉著看見祂的榮耀而正被轉化,這句經文講的不像摩西或是舊約的先知或聖徒那樣,信徒能夠在一個「沒有遮蓋的方式」看見神的榮耀,比從前的人能看見的更清楚。

摩西說神的榮耀,只是部份的榮耀,看見的是神的「背面」,以色列民看見神的榮耀是好像遠處的一點光輝,摩西要用帕子蒙上臉以至百姓不會直接看見神的榮耀而被傷害,此外,保羅提到,這也是要避免他們看見他面上的榮耀漸漸消逝。然而,現今神的榮耀已經清清楚楚的在耶穌基督的面上顯露出來,使徒約翰說:「…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章14節)使徒保羅也在我們上面所摘錄的經文其後,講了幾句:「…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後書4章6節)

當我說「榮耀」的時候,我指的是神一切的屬性,這一切都在舊約裡顯示給我們了,然而,最清晰的顯示卻是在耶穌個人的生命中,這榮耀,就是神真正本性的啟示,在基督裡比在任何其他地方所發出的光輝更令人讚歎,因此,當下我們是除下了帕子直接看見神的榮耀,而且祂一切的屬性在基督裡表露無遺,這景象、這認識,正在轉變我們成為祂的形狀,由一個層次的榮耀進到另一個層次,正是聖靈在我們生命裡動的善工。

這節經文沒有告訴我們有關將來的榮耀,而是有關現今成聖的事,若果你注目在神的榮耀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正如新約所表達的那樣,這將會改變你,這正是聖靈在動的善工,照著耶穌基督的形狀轉變我們,使之成為我們強烈的願景,也使我們日益像祂。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10 - 3

我們永恆的歸宿(2)— 我們必要像他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約翰壹書3章2-3)

我們是神的兒女」,如果你相信耶穌基督且已經被救贖和稱義的話,你立刻就成了神的兒女,但是「將來如何,還未顯明」,有一天你會被轉變,到其時,你是神兒女的事實就會顯明在眾人面前,因為你將會轉化成基督的模樣,只要看見基督在祂完全的榮耀裡,就有這大能轉化我們。

然而,在現今的世界裡,我們還沒有經歷像使徒保羅稱之的:「…神的眾子顯出來」(羅馬書8章19節),在某個程度上來說,我們作為神兒女的身份向世界和我們自己仍然是隱藏著的,事實上藉著我們的好行為,人們某程度上就能看見神的真光在我們裡面反照出來,而且基督的本質也要在我們生命中屬靈的果子裡被看見,雖然你不能僅僅憑著觀察某人的所作所為,就斷定這人是否神的兒女,但是到那日這一切都會改變的。

當基督第二次再顯現,基督不再是以一個受苦的僕人被看見,而是以天地萬物的主,在祂的大能和榮耀裡臨到,到此時我們就會見到祂的真體。如今,我們彷彿從一塊糢糊不清的玻璃看祂,或是從一面差勁的鏡子所反射出來隱晦不清的倒影看祂,但是到那時就要面對面看見祂了(歌林多前書13章12節)。當祂帶著大能、好像我們在啟示錄看到的那般光芒閃爍的形像、騎著白馬來到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看見祂。

未來有一天,整個世界會發現我們真正的身份,我們自己亦會察覺到我們真正的身份。你真實的生命、你真正的自己,現在與基督被隱藏在神裡面,「…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歌羅西書3章4節)難以想像啊!我們必要像基督,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

如此的盼望對你的生命會有甚麼改變呢?「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基督)潔淨一樣。」若果你活在基督再臨的期待中,這會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我在讀小學的時候,我是一個有嚴重紀律問題的學生,老師不會容許我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但是每當老師離開課室,我就無法無天了。有一次,我在書檯間跳來跳去的時候,我剛聽到老師她的高踭鞋發出的聲音走進課室的門口,我就在半空被捉個正。若果我已預算她正走來課室的話,我就會改變我的行為。

我們知道基督隨時都會來到,我們也知道祂是完全潔淨和聖潔的,當祂來到的時候,我們想祂看見我們活出潔淨的生命,我們不想祂捉到我們在做我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好像祂不會回來那樣。耶穌講了許多有關租客的故事,而這些租客都以為主人不會回來的,然而,我們的主正在回來的路上,祂將會叫我們交賬。好消息是基督不僅是審判官也是救主,祂不僅揭露我們的不潔,也要在祂的憐憫中,顯明我們作為神兒女的永恆本質,而且使我們潔淨「像他潔淨一樣」。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10 - 2

2016年3月21日星期一

我們永恆的歸宿(1)— 我們的盼望和基業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得前書1章3-4)

在這兩節經文裡有許多的神學包容在內,開始時藉著說:「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那個神?獨一真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祂也是在舊約裡被稱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的那同一位神,祂是唯獨稱為全能的、萬主之主、創造天地的那一位,在新約,祂是耶穌基督的父,意思就是祂與基督同享永恆的生命、與基督有同樣的本質,你不能認識真神,除非你認識到這位神是耶穌基督的父,祂原與祂是合一的,神在道成肉身的主耶穌顯現,「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

這盼望是甚麼?就是永生的盼望,我們在天國也會與基督一同從死裏復活,我們有這個盼望因為我們知道神使耶穌從死裏復活,耶穌說:「⋯⋯因為我活着,你們也要活着。」(約翰福音 14:19)祂又說:「⋯⋯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 11:25)我們現在在這裡活在神祝福的生命中,但我們也有這恆常的盼望,就是有一天我們會與祂同享復活的喜樂。

我們有一個寶藏等待著我們,就是我們作為神兒女的基業,並且與基督同為後嗣,這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一個從此不會終結的基業,一個從此不會衰殘或玷污的的基業,它不會好似這世界上的東西漸漸消逝,它是為我們存留的,正如耶穌說的:「……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馬太福音6章20節)我們真正的財寶是在天上,不是在這正在消逝的世上,那等待著我們去得的獎賞是在天上的永生,沒有敗壞的生命,沒有玷污的生命,一個榮耀且不會消逝的生命。

當我們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我們不僅享受到在新生命裡神為我們成就了的一切,我們不僅享受到祂傾倒在我們身上的那些豐富的恩惠和憐憫,我們也享受到永生的盼望,而我們的盼望是定睛在那日,就是當我們得著那為我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的那日。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10 - 1

2016年3月20日星期日

為世界帶出真光(3)— 頌讚就是一種傳揚福音的方式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
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
他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
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神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
(詩篇40章1-3節)

近年,在講求頌讚的價值復甦裡,我們重新學到詩人所知道的,就是頌讚對擴展福音事工有一個影響。敬拜是福音佈道的終極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更多更多的人以神為樂、永遠榮耀祂、和分享神從各國、各族和各方召聚祂子民的工作,他們將會在天國敬拜祂。但敬拜也是福音佈道的一種方式,我不相信失喪的人或尋求者能夠敬拜和來到聖潔的神面前。但是失喪的人能看到和聽到頌讚神,因此而被帶領來對祂產生信仰。詩人說到當我有一首新的頌讚之歌從我的口中唱出來的話,許多人將會看見它,亦會被我們偉大的神使之頓生敬畏,而且開始信靠祂。

一個充滿頌讚的信徒會對罪人有一個很巨大的影響,我們有一首新歌,這首救贖之歌,而且它在一個絶望的心裡產生盼望。詩人說:「我在禍坑中,我被淤泥黏住,我絕望也無助,但主聽到我的呼喊,而且拉我上來,祂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這是一幅救恩的圖片,神在祂的恩典中走下來,將罪人從禍坑拉出,帶他到一個新的、安全的道路上。對這奇異而單方面的憐憫行動,就是以一首新歌回應,一首頌讚的歌回應,一首歌頌救贖的歌回應。

我們多唱這歌,我們大聲唱它,就有更多人聽到它,那些仍然掉在禍坑裡的、黏在淤泥裡的,將會看見我們怎樣被神的愛拉出來,使他們看見盼望。每天以頌讚充滿,因為神不僅是值得我們讚美,祂也可以使用我們的頌讚吸引人來到基督面前,你的歌可以帶領他們對救主打開心窗,因此他們也可以看見祂在他們的生命中所施展祂偉大的拯救。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9 - 3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為世界帶出真光(2)— 我這微小的燈光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6節)

這可能是你在主日學所學到的第一句經文,毫無疑問,你唱過這歌:「我的這個小光,我要去讓它發亮。」耶穌說我們(祂的門徒)是世上的光,我們不應該把燈藏在斗底下,或是教會的建築物裏,我們應當讓它照在人前,人們怎樣看見這光呢?透過我們的好行為。

德國無神論哲學家尼采曾經說如果他看見更多得救贖的人,他可能就會更傾向去相信他們的救贖主。那些沒有生命改變的基督徒存在著一個可信的鴻溝,如果我嘗試告訴你我的醫生多厲害,可是在他的醫治下我卻快死掉了,你就會懷疑他的醫術;如果我嘗試告訴你我的汽車維修師傅有多厲害,但是我的車卻從排氣管噴出黑煙,你可能不情願將自己的車委托給他修理了;如果人們看不到我們已經從罪惡過犯裡被拯救出來,有甚麼好處能向他們訴說我們的救主有多麼偉大呢?

耶穌說的光是甚麼意思呢?耶穌也稱自己是「世上的光」,約翰叫「⋯⋯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約翰福音 1:4-5)我們裡面的光是祂的光,住在我們裡頭的基督,在我們裡面的聖靈,使徒保羅說:「⋯⋯基督榮耀福音的光⋯⋯」(哥林多後書 4:4)如果我們的行為反映了基督的本性一祂的愛、祂的憐憫、祂的寬容,我們的光就透過我們的生命照耀出來了。祂的光透過我們的態度、言語和行為舉止就照耀出來了。當人們看到我們的生命已經被改變,以致於我們有耶穌的價值觀,也看見神在我們裡面動工的大能,他們就會同意我們真是有一位偉大的救主。當他們看到被救贖的人,他們就會更傾向於相信我們有一位救贖主。基督樣式的生命就是平台,讓一個一個的見證成為使人信服的平台。

對基督徒來說,另一種生命就是活在黑暗中,聖經教導說:「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裏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約翰一書 1:5-6)若果在你的生命中沒有光照出來的話,要麼你就與基督無關,或是你帶給祂的是羞辱,這會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就是一個人一方面宣稱耶穌基督是主和救主,但另一方面他仍然持續不斷公開的活在罪惡中,它使基督和福音聲譽掃地,它也是不信者的一塊絆腳石,在使人信服基督有轉變人的大能方面,它確實沒有果效,作為門徒和傳福音的,我們的責任是要活出被神的道轉變和基督內住的生命,以致人們能看見祂的光輝反映在我們的好行為裡。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9 - 2

2016年3月12日星期六

為世界帶來真光(1)— 為甚麼教會在這兒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19節)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在世上的真正目的是甚麼?這節就是你困惑的終結,我們在世上的目的是使萬民作門徒。已升天的耶穌基督在升上父那裡之前,賜下這個使命給祂的使徒,但是祂亦是打算給我們所有人的使命,這也就是為甚麼這節經文被稱為「大使命」,它講出教會的使命。

在希臘文的原文,這裡只有一個動詞,就是「使人作門徒」,這是一個命令的詞彙,其他一些好似表達命令的字確實是修改了這個主要動詞的分詞,我的意思是這句的主要動詞是「使人作門徒」,就是你要做的事是「去」、「施洗」和「教訓」。

使其他國家的人民作門徒,你必須去那些還沒有認識耶穌的人那裡,一旦當你去到那裡,而且他們來信靠耶穌,你就必須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意思就是你需要帶領他們去認識父、子、聖靈,這是由洗禮所表明的。洗禮是重要的,不是因為得救,而是因為它是對救恩的公開宣告;然後,你就要教導他們去服從主,教訓他們遵守耶穌一切的吩咐,在這個大事工裡,你不是孤獨的,耶穌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直到福音事工完成的時候,我會常與你們同在,幫助你們去使人作門徒。

如果我問你教會存在的理由,你會怎樣回答呢?為甚麼我們仍然在世上這裡呢?我們要做甚麼事情呢?

有人可能說,我們要活出聖潔的生命,這是一件好事,但這不是我們在這裡的一個重要的理由,如果這全是主的要求,可能我們還是去天國好了,因為落在這裡,我們確實不能完全活出聖潔的生命。

有人可能說,我們得救因此我們能夠團契相交,我們與其他的信徒有團契相交是好的,但是這種團契相交不是非常完全的,從過往的經驗你必定知道的。作為基督徒,我們交往之中會有各色各樣的問題圍繞著,落在這裡,我們確實不會有很好的團契相交。

有人可能說,對我們來說真正最優先的事情是敬拜,我們在教會裡進行敬拜活動,但我們不是常常正確的,有時我們的心思漂移游走了,我們發現很難專注在神那裡,有時我們的情感被音樂掃去了,它們去了一個與神沒有甚麼關係的地方,我們是三心二意的被造物,很容易就被迷惑了。

這一切都說明我們的聖潔是不完全的,我們的團契相交是不完全的,我們的敬拜亦是不完全的,如果這些都是排在最優先的位置,那麼我們最好就是去到天國那裡,當我們到了天國,我們將會完全聖潔,我們的團契相交和敬拜將會完全。餘下唯一一個理由要留在世上,只有一件事我們在地上才能做得到而在天上不能做到的,就是使萬民作門徒。大使命是賜給我們每一位亦團結我們成為教會。

確保你是參與在履行這個使命中,沒有一個是免於這喜樂的職責,去那些還未認識基督的人群之中,告訴他們關於父、子與聖靈的事情,鼓勵他們承認信靠基督,藉著洗禮表明信仰。
藉著教訓他們去遵守耶穌所吩咐我們的來鞏固他們,行這一切就知道基督祂自己是與你同在,正如你成就了祂在你身上的目的,祂就常與你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9 - 1

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

跟從耶穌是甚麼意思 (5) — 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2章15節)

你要得蒙神的喜悅嗎?你要你的生命得蒙神的喜悅嗎?我肯定你要得愛你的那一位喜悅,祂為你賜下祂的獨生子,祂祝福你今生,而且到那日祂會迎接你到祂的面前,這就是一個基督徒所以要得蒙神喜悅的部份原因。

但是,你怎樣才能在神面前得蒙喜悅呢?你必須「作無愧的工人」。你曾經對你的工作有愧嗎?我記得在剛上高中的時候,在木工室作一個木工的習作,我們要造一盞燈,但是我的燈真的糟透了,木塊沒有切割得好,也沒有打磨好,這盞燈根本就不能運作,我還記得老師走過來說:「約翰,你應該為這感到羞恥,你原可以做得好一點的。」我是一個問心有愧的工人。

無疑,你總有些日子會為你工作的質量問心有愧,你攪砸了一場大賽,你沒有小心看一個重要的晚餐賬單,你沒有好好準備一次測驗,你馬馬虎虎地割場上的草,導致青草隔行且圍著場邊長了起來。聖經正正對我們說如果我們要得蒙神的喜悅,我們必須做個對工作嚴謹、盡心盡力的工人,這才不會使我們在神面前問心有愧。

成為神的一個無愧的工人關鍵是甚麼?關鍵就是「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如果我要蒙神喜悅我的工作,我就必須按著正意分解一切的聖經經文。「正意分解」是甚麼意思呢?照字面來說,就是像木匠準確的切割木塊使得傢具能精確的配合那樣,或像石匠準確的切割石塊使得一道牆壁上的石塊能一塊一塊完美的配合那樣。保羅是一個皮匠,他要將獸皮切割成整整齊齊的一塊塊,好縫製成帳篷。「正意分解」完全是關於精確和準確的,他正正是要告訴提摩太怎樣精確和準確來對待神的道,怎樣正確地詮釋和應用它。

若果你要活出一個保證得神喜悅而不是有愧的生命,那你必須正確地對待神的道,在神的愛的亮光中詮釋它,在十字架上所彰顯的公義中詮釋它,不要輕忽它的要求或應許,讓它改變你的心,使你的心意更新,如此,你就曉得怎樣活出一個以神的旨意為中心的生命。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8 - 5

2016年3月9日星期三

跟從耶穌是甚麼意思 (4) — 彼此相愛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章34-35節)

主耶穌說真正基督教的記號就是存在在信徒相交間的愛,彼此相愛不是新的命令,主耶穌祂自己指出舊約中兩個最大的誡命,愛神(申命記6:5)和愛鄰舍(利19:18),但是,主耶穌所說的愛的命令在兩個方面是新的命令。首先,門徒之間的愛與我們向所有需要幫助的鄰舍的愛是不同的,第二,主耶穌說我們相愛要像「我怎樣愛你們」一樣,祂給了我們這種愛的一個新的模範。

這模範是怎樣的呢?這就是主耶穌在給這新命令前剛剛做完的事,在約翰福音13章,門徒聚集在閣樓準備吃逾越節的餐宴,主耶穌知道這夜的稍後祂要被出賣和被捕,而約翰說:「⋯⋯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 13:1)曉得這是祂上十字架前與他們最後相聚的時刻,主耶穌向他們展示如何彼此相愛。

在古時,因為他們穿著涼鞋走在骯髒的路上,所以人們的腳是很骯髒的,好像逾越節這種正式的餐宴會持續一段長時間,而宴客會圍繞在一張矮矮的桌子斜倚地躺在地上,因此你鄰坐的腳離你的頭不遠,所以通常的禮貌就是要有一個僕人來為賓客洗腳,而這是一個卑賤的工作,給最低下的僕人做的。

主耶穌和門徒已經聚集準備吃晚餐,但是沒有人來洗腳,他們在爭論他們當中誰最大,所以沒有一個願意做些會使自己的身份被降卑的事情,沒有一個人會卑躬屈膝來做洗腳的工作,然而,主耶穌來做了!祂離席從座位上起來,在祂的腰上束上一條毛巾,拿起一個水盆,為那些自私的門徒洗他們骯髒的腳。祂的門徒目瞪口呆且尷尬,彼得說:「不,主啊,祢不能洗我的腳。」可是耶穌還是這樣做了。這件事表明了祂的降卑,也顯明謙卑的愛是要能卑躬屈膝做任何事的。

這是一個令人驚歎的舉止,然而,當這位獨一且與神同等的,竟然虛己為我們的罪孽過犯承擔了神的忿怒,而且死在十字架上,如此顯出的降卑,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保羅在腓立比書 2章6-8節說到基督虛己成了我們人的樣式,而祂沒有降卑一半像王一樣出現在我們面前,當基督從屬天的榮耀降臨,祂全然地降卑,祂沒有使自己有任何的名氣,祂謙卑自己成為奴僕,既有人的樣子,祂就卑微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羞恥的死在十字架上。

這就表明耶穌如何愛我們,因此,當祂說祂的新命令是叫我們彼此相愛好像祂愛我們那樣的時候,祂的意思就是如此。愛的模範就是謙卑我們自己,為他人的需要,去做最卑賤的差事,甚至超過這樣,愛的模範就是捨己為人、捨命為人。如果你活出像這樣的生命,耶穌說,這世界就知道你是我的跟從者。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8 - 4

2016年3月5日星期六

跟從耶穌是甚麼意思 (3) — 心意更新而變化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12章1-2)

如果你由尾開始看回前面,這會幫助你明白這經文,這些命令的目標是「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換句話說,要點就是活出一個得神喜悅、以祂的旨意為中心的生命。

你怎樣做得到呢?藉著「心意更新而變化」。這個原則可以在整本聖經裏找得到,當聖靈改變我們的思想,變化就發生,當我們默想神的道,變化就產生,當神的道在你的心裡紥下根且塑造你思想的時候,你的心意就被更新了。在作教師和牧師的呼召中,我很幸運能花許多時間在神的話語上,我生命中每一個星期,我的心意都被更新,「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裏」(歌羅西書 3:16)就是一個變化的經歷。如果你要活出一個以神的旨意為中心的生命、一個得祂喜悅的生命,那你需要讓你的心意不斷地藉著聖經真理的變化能力更新。

這包括不要讓你自己效法這世界,這裡所說的「這世界」與我們在約翰一書所看見的不同,在這裡它指的是「這世代」,它指的是這世代的精神,不要讓你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被推向這世代一樣,不要讓這世代的文化支配了你的思想和價值觀,第一世紀有它的異教徒和世俗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正好像21世紀那樣,保羅說作為基督徒,我們必不容讓我們自己被這世界的思潮和行為所塑造。

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向神獻上我們的身體,不僅僅是我們的身體,也包括我們整個自己。我們要好像活祭那樣獻上自己,放棄我們自我的生命。好像我們曾經看見的,耶穌告訴我們要捨己且背起十字架,這就是祂所要求的,我們放棄對我們身體和生命的擁有權。

我們常常想到舊約時代那些死的獻祭,那些動物先被殺死然後才燒在祭壇上,這些獻祭必須是聖潔的、神所喜悅的,同時也要是存著敬拜的心的。保羅說你要思想你自己就像這種的獻祭那樣,登上祭壇向神獻上自己。這裡常常會出現這個問題,就是活祭仍然會在祭壇上動來動去,你必須定意作為活祭持續要自己留在祭壇上不動搖,不但一次的完全獻上自己,而且每天選擇不為自己而為神而活,這就是保羅所說的:「理所當然的事奉」,或更合這詞的意義來說,這是你合理的敬拜。

你要活在神的旨意中嗎?你要藉著神的真道讓你的心意改新而變化,避免效法這個世界,登上祭壇,將自己作為獻給神的祭物獻上自己,我懇求你如此行,基於甚麼呢?完全基於「神的憐憫」使你能在基督裡,祂對你有如此的恩惠,所以獻上你自己給祂是理所當然的。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8 - 3

2016年2月29日星期一

跟從耶穌是甚麼意思 (2) — 不要愛世界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壹書2章15-17)

這裡的基本命令就是「不要愛世界」,使徒約翰所謂的「這世界」指的是甚麼呢?很顯然,他所指的不是這世界上的人,因為約翰福音3章16節說:「神愛世人」,他所指的是不是地球呢?當然不是。神創造了這充滿生氣又美麗的星球,而且「⋯⋯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提摩太前書 6:17),他指的是這世界上美麗的東西、有益的東西、舒適的東西嗎?不,他不是要禁止我們享受這些東西。

「這世界」所指的是我們生活在其中的這邪惡的世界體系,「這世界」包括著所有抗拒神和祂國度的,是由撤但「這世界的王」(約翰福音12章31節)所管轄的看不見的靈界體系,恨惡耶穌和祂的跟從者的世界(約翰福音7章7節,15章19節),基督徒不再「屬於世界」(約翰福音17章16節),如果我們愛這陳腐的邪惡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我們裡面了。

「這世界」有甚麼特徵?它具有以下三個特徵:「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這世界就是迎合我們的激情、迎合我們的憧憬、迎合我們的驕傲的邪惡體系,這世界要我們以自我為中心,這世界要我們專注在我們的慾望上,要我們滿足肉體的情慾,要我們追求我們能看得到的、去擁有對我們有利益的,要我們使人們覺得我們比他們重要和幸福,這就是這世界的一切。

然而,這並不是父所喜愛的,因此作為信徒,我們不要愛這些,我們雖然被這些東西試探,有時我們跌入情慾和驕傲的罪中,但是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恨惡如此;有時,我們感覺就好像使徒保羅在羅馬書7章15節所說的一樣:「因為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

我們會跌入這些東西裡,但我們並不愛它們,它們是屬於「都要過去」的那陳腐的邪惡世界的一部分,而我們卻是屬於神正在更新的新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不是在那邪惡的權勢之下,而是在父的權威之下。

我們是被激勵去行神旨意的,我們的特徵也是如此,因此我們要持守到永遠。我們會永遠活著,不是因為我們行神的旨意而永遠活著,而是因為我們屬於祂;此外,我們遵守祂的話、服從祂的命令就顯明我們已經得著永生了。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8 - 2

2016年2月25日星期四

跟從耶穌是甚麼意思 (1) — 捨己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作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章23-24)

耶穌吸引了一大群各色各類的人,而十二門徒是中心的人物,他們是蒙揀選經放棄一切來跟隨祂的,他們後來被稱為使徒。但是,還有許多其他的門徒,「門徒」這個詞的意思是學習者或學生,在這群人當中,各有各不同向耶穌學習的階段,另外有一些人完全是懷著好奇心,像尋求刺激的人當耶穌好像來到鎮上的馬戲團那樣,他們僅僅是為了要看奇蹟;人群中,也包括法利賽人和宗教領袖,他們來的目的是只是為要找耶穌的錯誤把柄,好除掉祂。

路加告訴我們耶穌對所有這些人說話,從這群各色各類的人中,祂正尋找那些真正順服祂的人。好像今天的傳道人所做的那樣,耶穌向人群發出邀請,但並不像你所聽過的任何邀請一樣,祂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太福音16章24節)你若要作一個真門徒,你將要付最大的代價來跟從我,為要得著你的生命,你必須捨去它,如果你不願意如此行的話,你最終將會在那永恆的審判中失喪它。

我們活在一個時代,耶穌基督的福音已經被寬鬆到恐怕不再是耶穌基督的福音了。我們慣常向人發出來跟從耶穌的邀請,不再是一個合附聖經的邀請,這就是我稱之為「輕信主義」。你常常聽見的邀請是接受基督,意思是你所要做的是理智上相信、或者講幾個字、或者由教堂的通道行上台前,不需要你的生命有任何的改變,我們很少聽到一個清晰的聲明,就是要接受基督的話,你必須捨己且要放棄任何對你自己生命的所有權。

然而這正是耶穌所說的:你必須捨己。成為基督徒就是你對自己認知的終結,你的期望、你的夢想、你的目標的終結,它是一個置自己於死地的決定,不是透過自殺,而是透過拋棄舊我,在基督裡尋回一個新的身份。

耶穌甚至說要跟從祂,你必須恨惡自己的性命(路加福音14章26節)。當馬丁路德在德國威登堡教堂的門上張貼他的「95條論綱」而開啟了抗羅馬天主教的歸正運動(宗教改革)之時,第四條論網說到你要跟從基督,你必須致力於「自恨」,對今天的我們來說,聽起來是非常反常的,今天許多福音的陳述都是關於满足自我,而不是捨棄自我。然而,耶穌是清晰的說到祂要求的是甚麼,捨棄某人的意思是拒絕與那人建立關係,當你歸向基督,你是因為要拒絕與你的舊我建立關係而歸向基督,你恨惡自己,而且在絕望中願意放棄那虛空的生命。

對基督的順服包括天天背起十字架,這是甚麼意思呢?不是忍耐生命中的勞苦重擔的意思,在耶穌的時代,十字架只代表一樣東西,就是痛苦與羞辱的死亡。耶穌正正在說:「若果你要跟從我,這就是你自我的終結,不僅是你的期望和夢想的終結,甚至可能亦是你肉體生命的終結。然而,即使你確實因我的緣故而失去性命,這個代價是值得的,因為你會得著永遠的生命。」這是否那個使你回應作基督徒的邀請呢?這是否你跟從耶穌的方式呢?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8 - 1

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

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7) — 盼望祂的顯現


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提多書2章12-13)

聖經教導我們要活在耶穌基督再臨的亮光指引中,大多數基督徒都明白耶穌正在回來,這個信息貫穿整本的新約。近年,我們被第二次降臨的虛構小說佔據了思想,好像「末日迷蹤(Left Behind)」系列和另外一些關於未來當耶穌回來的時候將會發生的事情,但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要跳出虛構小說的情節,活在耶穌基督再臨的現實之中,這不僅是一個使人好奇的主題,它是一件帶領我們生命方向和目的的事件。

我們必須活在盼望這件令人讚歎的事件發生之中,我們必須「愛慕祂顯現」正如保羅對提摩太所說的一樣(提摩太後書4章8節)我們必須能夠與約翰一同讚歎到:「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示錄22章20節)你可能會問:「為甚麼我要期盼那日呢?為甚麼對我來說是蒙福的盼望呢?當下的生命是美好的,我們有愛、有家庭、有兒女和一切世上的美好,為甚麼我們要期盼生命的終結呢?為甚麼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要思想當耶穌顯現的那末日呢?

讓我給你兩大理由,第一,這世界最好的比起將會來臨的天國實在差太遠了,我盼望你從未失去對這件事的眼界,與在世上作為基督徒我們所得著的一切喜樂來說,這世界仍然是一個黑暗和有苦難的地方,正如我們已經看見那樣,我們活在一個歪曲悖逆的世代,我盼望你從未有因與世界融合而使天國對你來說失去興趣,神為我們所預備的是無限量超過我們今生所得最好的,「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章9節)

然而,一切都不是有關你,有關耶穌基督的甚麼呢?祂定意要容忍這敵對祂的、仇恨祂的世到幾時呢?祂容忍那些自以為有智慧的對祂的藐視和慣常褻瀆祂名的到幾時呢?當我想到基督的再臨的時候,我問這個問題,就是那些殉道者在啟示錄6章10節問到的:「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祢要容忍這些侮辱到幾時呢?祢容讓魔鬼撤但在這世界行強暴、阻礙祢的工作到幾時呢?祢的聖靈憂傷與抑壓要到幾時呢?祢的教會被逼迫要到幾時呢?我渴慕基督來到拔亂反正,我渴慕祂得著榮耀、尊貴、讚美,雖然祂被這世界拒絕。我會歡喜快樂看見耶穌作為我們至大的神和救主在榮耀中顯現。

當享利馬田(Henry Martyn)最初去印度作宣教的時候,他進到一間印度教的廟宇,看見他們在拜假神,他在他的日記上寫到:「我流著淚從這廟宇跑出來,若果耶穌是被如此侮辱,我真是不能忍心活下去。」在我們這個世界,耶穌是被如此侮辱,這完全會困擾你呢?馬田說若果基督被藐視,他不能忍心活下去,我亦不能再忍受對基督的侮辱多一刻,這使我渴慕祂榮耀的顯現,不僅為我的緣故,亦是為祂的緣故。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7 - 7

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6) — 使在基督的日子無可指摘


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腓立比書2章15-16)

保羅勸勉信徒的目的是要使他們在基督的日子得著喜樂,基督的日子指的就是我們所有的信徒都到達天國且與主面對面的那日。有甚麼使保羅在那一日喜樂的呢?他想到的不是親眼看見基督而來的喜樂,他講到他喜樂來源,就是在那日他將看見他所牧養的信徒能來到主的面前,看見他們活出了無可指摘和誠實無偽的生命,而且好像光照耀在這敗壞的世界,因此得到了獎賞。

在這封信的稍後(4章1節),保羅叫腓立比的信徒相信他的喜樂和他要得的冠冕,在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9節,他說他的喜樂和冠冕就是在主耶穌顯現的時候,看見信徒們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在事奉上這是多麼令人讚歎的遠景啊!這是一個永恆的遠景,指向交賬的那天,不是簡單的只要自己在受審判之時無可指責,而是要看見那些他所教導的人,在受審判之日也是無可指責。

保羅沒有說:「我要建立一個大教會,我要有個成功的事工,以至人人都會看見我的功勳。」他不介意他的名聲,他有一個屬天的遠見。他說:「當我來到神的面前,我要知道的是我的努力是有永恆的成果。」這就是爲甚麼他要寫這些信件,為什麼他要傳福音,為什麼他要激勵教會。他要看見改變的生命,而這些生命在那日會使基督喜悅的。

他要這些神的兒女活出無可指責和誠實無偽的生命,意思就是活出無罪和不與罪攙雜的生命。他要他們在這歪曲悖謬世代活出沒有神責備的生命。「歪曲悖謬」的希臘字是從一個「脊柱側凸」而來的,它的意思是扭曲或歪曲。如果保羅的世代是扭曲的,我們的世代也確實是一樣的。他要信徒好像光一樣照耀這黑暗的世界,你們行事為人是要以堅守生命的道為目標,亦要以藉神的道傳揚福音為方向。他要他的百姓好像這樣生活,因此他們能分享到從基督而來的一個永恆的獎賞。

難到你不想聽見主說:「做得好,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我想聽到。我需要保持屬天的遠景好像保羅一樣,我要活出我的生命,不是為著得人的讚許,而是要得主祂自己的讚許;我要作牧師事奉人,不是因我能從他們的尊重得到喜樂,而是因我能從他們在基督顯現時得著獎賞而來的喜樂。今天,實在太少的人活在基督的日子的亮光之中,我們落在追求取悅人和使今生安逸舒適之中,在永恆的角度來看,這些都不重要。活在盼望那日的日子裡,我們應當願意捨棄我們這樣的生活,因為到那日我們能夠親眼看見耶穌基督,而且我們的喜樂定超乎現今因作世上的光、忠心宣講神的道而得的豐盛的生命。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7 - 6

2016年2月15日星期一

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5) — 你們的身子就是聖殿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哥林多前書6章19-20節)

我們以為我們擁有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就按照這個假設而行,就算在世上我們不是擁有太多東西,至少我們擁有我們的身體,我們以為我們有權掌控我們的身體。然而,聖經告訴我們一些非常不同的東西,我們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我們是重價買來的,正如我們在第4章看到的,這重價就是「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得前書 1:19)你的身體是一個已經被人購買了的建築物,而且新業主已經遷入居住了,你曾經只是一個老舊的房子,但是現在你已經有了極大的美化,而且現在是神居住在其中的殿,你的身子是聖靈的殿,所以你有責任用這殿來榮耀神。

我有一個朋友帶著一個同伴在紐約城觀光,他要給他看一看座落在第五大道的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St. Patrick's Cathedral是何等的雄偉。他的同伴當其時還是一個羅馬天主教教徒,而他要求去看一看守護聖者(或主守聖人)聖約瑟的骨灰龕,他們兩位找到標誌聖約瑟的壁龕,有一個標牌掛在聖約瑟的頸項上,寫到「不要在此敬拜,骨灰龕失靈。」骨灰龕失靈?我的朋友向他的同伴道歉,但他內心對自己說:「我想沒不久這種標牌可能會掛在我的頸項上,上面寫到:『不要期望在這裡見到基督,這骨灰龕失靈。』」

你的身體是神的殿,因為聖靈居住在其中,所以它是聖靈的殿。有時我害怕難以察覺到祂的同在,有時我害怕我生命中看不見祂的果子,有時我害怕我的身體被許多不合真理、不純潔和不值得稱讚的東西所充滿。然而,要確定你的神殿是否正常運作,你要省察到底人們可以看見你的生命,而將榮耀歸於你天上的父嗎?在你的身上、在你的靈裡都要榮耀神,因為它們都是屬祂的。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7 - 5

2016年2月4日星期四

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4) — 要思念這些事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4章8節)

這是今天的報紙!我想我們不能讀它。對電視更加如此!如果我們對這命令嚴肅的話,我們應該思念那些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有德行的、有稱讚的,要嚴格地限制我們讀的和看的,是不是?在某程度上,我們是那些我們自己帶進我們生命中的東西的產物,你知道從前電腦的一個專業名言:垃圾進、垃圾出。(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耶穌有次講到一些東西很深的似乎與之相反的論點,祂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裏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馬可福音 7:15)真正的問題不是外面的世界威脅要污穢我們,真正的問題是深藏在我們裡面,就是我們肉體墜落的本性,罪不是從外面進來,它是從裡面出來的,使徒保羅一次又一次的講論到這一點。

然而,在這裡保羅正在告訴我們,外面一切的東西仍然能刺激我們裡面罪惡的天性,如果你想活出榮耀神的生命,你就不可以繼續讓那些可能引誘你偏向不順服方向的東西進入你的生命中。你必須定意專注在美善的事物上,而不是邪惡的事物上,你必須選擇那些能使神得著頌讚的事物填滿你的心思意念,而不是那些羞恥的事。

你要專注在真實的事物上,而不是虛妄的事物上,真理包含一切神的啓示,大家都清晰知道真理是在耶穌基督和聖經裡。專注在可敬的事物上,這些事是值得你尊敬的,不要浪費時間專注在那些你從來就不尊敬的人或媒體上。專注在任何公義的事情上,就是按神的準則評為正的事情。專注在道德上清潔的、可愛的和得神喜悅的事物上。比起保羅那個年代,現今實在有不少強調放蕩和醜陋的東西充斥在我們周圍,不要老是想著這些東西。專注在任何有美名的事物上,任何有德行的和值得稱讚的事物上。思念這些事,你就是與聖靈同工,而聖靈就是那位正在作工使這些特質在你生命中產生出來。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7 - 4

2016年2月1日星期一

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3) — 聖靈的果子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拉太書5章22-23)

當神的聖靈完全掌控了你的生命,這就是你會成為的樣式,這九個特質是相互緊扣的,它們是屬靈果子的一個整合,這些特質不像屬靈的恩賜那樣,你不能按你的喜好接受一個或幾個特質,如果你在聖靈的掌控下,而且按著神的道活出順服的生活,那麼所有這九個特質,就會在你生命中産生出來,敬虔的品格就是驗證,證明聖靈在掌控你,而不是你舊的、墮落的本性。

屬靈果子是沒有所謂散裝的,不像郵購「每月推薦水果」供應社那様,你可以下單訂購葡萄柚而不要橙、要水梨而不要蘋果,你要收下整套所有九種特質的包裹。當一個人行在聖靈中,在祂的掌控下的時候,有愛卻沒有喜樂、有平安卻沒有忍耐、有良善卻沒有信心,這不可能是真實的狀況,如果我們是被聖靈充滿的話(另一種方式講述到我們在聖靈掌控之下),整個組合所描繪的基督徒特質,就會在我們的生命中彰顯出來。聖靈透過使我們成聖
、使我們效法耶穌基督的工作,按照耶穌基督的這些特質,重新塑造我們的生命。

有仁愛,希臘文是「agape」,甘心情願的愛,不是一時激情的愛、肉體互相吸引的愛或維繫家庭的愛(親情),這愛彰顯在自我犧牲中,是一種最高尚且尊榮的愛。
有喜樂,一種心靈深處感到一切都妥善而來的滿足。
有平安,內心深處的平靜,因為知道一切都在神的掌管和顧理中。
有忍耐,使我們能忍受困難的耐性。
有恩慈,對他人體貼的關懷。
有良善,道德上和屬靈上的卓越。
有信實,為人忠誠可靠。
有溫柔,真正的謙卑和溫順。
最後,有節制,能夠約束情慾和慾念。

在神的靈掌控下,無論甚麼景況,這些特質都會展現出來,然後使徒保羅加上這句有趣的注釋:「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在加拉太書裡,保羅寫到活在律法下和活在聖靈裡的分別,他的論點是如果你活在聖靈裡,你就不需要一套外面的律法,外面的律法從來就不能強迫人生出屬靈的特質。律法不能產生這些特質,這些特質是藉著聖靈的事工而成就,由人的裡流露出來。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神蹟,聖靈在我們的生命中產這些特質。這神蹟應該使我們的心充滿感恩,也應該使我們渴望自己順服聖靈,行在順從祂啓示的道中,以至我們能看見這種的特質在我們裡面彰顯出來。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7 - 3

2016年1月26日星期二

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2) — 活在必死的身上


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裡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馬書6章12-13節)

當你在基督裡,你就是新造的人(林後5:7),你有了新的本性,新的性情,就是新的渴望和渴慕,你要做正直的事,而不再渴望被困在罪的捆綁之中。然而,雖然你裡面已經改新了,但新的本性仍然活在墮落的人性肉體中。這就是使徒保羅說的:我們雖然從死裡復活,然而發現自己仍然是處在取死的肉體裡。我們最容易被罪戰勝的部分,就是這取死的身體,肉體和肉體的情慾。

只要我們仍然活在這肉體之內,罪的影響和我們新的本性之間的掙扎,就會持續不斷的,這就是為甚麼使徒保羅在羅馬書8章23節如此說,我們渴望等候的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有一天,我們將會完全免於犯罪,但現在是一場爭戰。像使徒保羅一樣,我們做我們所恨惡的,並不做我們所願意的,在這場爭戰中,我們有命令不能讓罪征服我們,不要服從仇敵,不要向罪盡責,為罪獻上自己的身體,好像不義的器具,取而代之的,向神盡責,獻上自己的身體,好像公義的器具,在這不間斷的爭戰裡,常常站在正義的這邊。你能夠決定獻上自己給神,你能夠用聖經的真理充滿你的心思意念,你能夠攻克己身,叫身服你(林前9:27),而且你能抓住天國的盼望,最終得自由。

當我思想天國的時候,我渴望知道在那裡我會看見甚麼,我要看見一道用真珠打造成的門,精金的街道,我渴望知道有關新耶路撒冷,形狀像一個正方體,神榮耀的光芒由寶座的中心散射出來,透過斑斕的珠寶,散射的光芒照耀著整個宇宙。我渴望看見我會變成怎樣,我所愛的人會變成怎樣,但是當我們都成為完美的時候,可能我們都彼此不認得了,在這一切以外,我最渴望面對面看見主耶穌基督。

然而你知道嗎,甚麼是我最乞求有關天國的呢?就是脫離罪。我最渴望的就是罪從我生命中除掉,這比我能坐在一朵雲彩上或看見天國的景像更美好,聖經的應許是這個爭戰漸漸完結,而且已經得到勝利了。有一天,我們將會從這取死的肉身中得自由,轉變成好像基督榮耀的身體一樣,不再犯罪,我們的爭戰到此為止,我們將向神獻上自己,並作為成就祂公義的器具獻給神。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7 - 2

2016年1月25日星期一

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1) — 誰能夠來到神面前


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的聖所?
    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
    他必蒙耶和華賜福,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義。」(詩篇24篇3-5節)

我曾經站在耶路撒冷城聖殿的南邊,敬拜的地方原本是坐落在那山頂上,你仍然能夠看見那些樓梯,人們沿著走、穿過牆就可以去到聖殿。在聖殿裡,猶太人包括耶穌來到這裡敬拜神。直到公元70年聖殿毀滅為止,他們一直都在登神的山。

在古時,祭司可能會問來到這山上的敬拜者:「誰能登耶和華的山?或誰能站在祂神聖的地方呢?」人們就啟應地輪流吟唱到:「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詩篇 24:4)他們曉得來到神面前的資格,如果他們是在生活裡有沒被寬恕的罪而成為不潔的話,他們是不能來到這神聖的地方,他們不能帶著異心來到神面前,如果他們還在敬拜假神,他們不能向以色列的神高高舉起他們的頌讚,如果他們以祂的名發假誓,他們就不能來到神面前向祂許願發誓。祭司問這些問題是提醒人們,當他們來敬拜的時候,要省察他們的心。

當我們來敬拜的時候,我想知道到底我們有否誠實地問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們聚焦在音樂、表演和歡迎人方面,但我們有問問誰有資格來敬拜呢?我有資格來與聖潔的神交通嗎?教會的建築物,雖然不是耶路撒冷的聖殿,但神在這裡,因為祂總臨在頌讃祂的子民當中。我有資格「登耶和華的山」來到祂面前嗎?

除非我手潔心清,否則我就沒有資格;在我靈魂裡仍有偶像,或我以詭詐向祂許諾的話,我就沒有資格。你可能以為你從來就不會做這些事,但是如果你唱:「我愛祢,神啊!」,而你卻不是全心全意的愛祂,你就是以詭詐向祂許諾。當你唱奉獻的讚美詩歌時,你是向神許下忠誠的誓言,你有沒有為自己留下任何的後路呢?在你的心中有沒有不純潔的東西和偶像呢?如果是這樣的話,你不會由神那裡得著祝福,或是祂公義的憐憫。

今天,我們不用攀登上聖殿,因為神不是居住在人手所造的殿中,拜祂的當以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4)。無論是在教堂、在學校的體育館、或是在戶外的地方,任何時候當我們敬拜神,我們都是穿過帷幕才進到至聖所,我們就能站在神的面前。如果你必須經過一個如實的帷幕才能見到神的面,你不會以為你能做得到,除非你已經處理了你生命裡面的罪。然而,不處理你的罪,那你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呢?當你來到祂的面前,你要確定你的心是正直的(手潔心清的),如此,神才會傾到祂的祝福於你,而且祂也會將祂的公義當禮物賜給你。

譯自John MacArthur - "The Hear of The Bible" - Chapter 7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