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來11:2)
我們讀歷史、看傳記,因為一方面以古為鑒,希望從過去的失敗經驗,警惕今人不要重蹈覆轍,又或為著承先啟後,希望從過去的成功經驗,進到更完美的地步。
「信仰之路」又有甚麼失敗或成功的經驗可以參考呢?
說實話,真的沒有成功的經驗!
許多牧師、傳道總喜歡講甚麼凡事憑「信心」就會成功的,你看甚麼甚麼「信心」偉人就是如此得勝的,又說那個那個憑著「信心」得著甚麼甚麼恩典,他們講得好像很動人、很輕鬆那般,好像只要有信心,甚麼都可以成就似的,沒有成就是因為你的「信心」不足的問題。這就是他們的邏輯,然而,我想反問這些的牧師、傳道你們自已真的是憑「信心」做工嗎?你們真的有切身處地的思想「信心」的到底是甚麼嗎?你們面對這樣的考驗能誇口說「憑信心」嗎?
看這世代的見證,真的不知所謂,甚麼「信心」?還不是那種膚淺的信心!甚麼憑著信心得著甚麼恩惠(其實是「著數」),甚麼憑著信心得著醫治,甚麼憑著信心得著事業順利,甚麼憑著信心得著家庭和諧,甚麼憑著信心得著家宅平安等等,穿鑿附會,跟其它拜偶像的沒有多大分別,他們可以講出同樣的故事,只是他們的偶像不是「耶穌」。
「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來11:2)
「這信」是甚麼?就是第1節講的「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也就是先以「信」為根基,而且就算還未得著、還未看見應許的,也確信已得著了,「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來11:13)這就是真信心!不是那些得著甚麼小恩小惠才說「信」的,也不是那些「口是心非」誇耀自已「信心」的人的「信」。
亞伯獻的祭有多美呢?他怎麼知道會「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然而,他還是不得「好死」。
挪亞甚麼會信一個「未見的事」,就是「洪水滅世」的事,就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一隻方舟呢?當時的人嘲笑挪亞是個傻瓜、神經病,因為畢竟當時「天下太平」、「風調雨順」,那來的「洪水」?
亞伯拉罕本來住在一個富裕、舒適、先進的城市,聽到一個微弱的呼召,竟然願意放棄一切,跑到曠野終身住在帳棚裡,為甚麼?而且,七十幾歲的老傢伙,跑到曠野住在帳棚的確有許多不方便,為甚麼?不是小伙子,青春無限可以拼搏,為甚麼?應許之地還要作客,為甚麼?
摩西帶著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然而,自已竟進不了迦南,帶著信心死了。
以賽亞為信仰而被鋸鋸死,又一個不得「好死」的例子。
…
這些就是真信心!
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相信:「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不是那屬世的、能朽壞的、奢華的、暫時的、體貼肉體的、滿足肉慾的「恩惠」!這些「恩惠」必定不是從聖潔的神那裡賜來的,從那裡來的?
耶和華說:「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13) 主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福音7:7) 主耶穌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約翰福音17:3)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2011年5月14日星期六
基督信仰的真諦 - 希伯來書11章1節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
一切從「信」開始,這就是基督教信仰與其它人間的宗教不同之處。
一切所盼望的事就是建立在「信」這個基礎上,「信」就是根基、就是起頭。
世人總是要得著所望之事成就,或看見了才會「信」,可是基督信仰卻是反其道而行。
「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
「信」,就看見神的榮耀!
「信」,就經歷神的同在!
「信」,就曉得神的旨意!
「信」,就得著神的應許!
然而,「信」是甚麽?
不是囗裡說「相信」而生命沒有歸向神的「信」。有不少的自稱基督徒的人,口裡說「信耶穌」,可是,行為、思想、意念卻與不信的沒有兩樣,一樣追逐屬世的榮耀、名利、地位、財富、吃喝、玩樂、…;這等人其實是「不信」,他們的「信」其實只能說是「認同」或「傾向同意」基督教信仰的教義,他們只是喜歡那種宗教的氣氛、宗教的莊嚴儀式、宗教的道德修養(其實是假冒為善、自以為義)、變質的優越感、虛偽的溫情。到真正的大患難、大試煉臨到,就要顯出各人的信心是真是假。
施洗約翰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太3:8-10)
「信」是生命回歸神的旨意裡面。
「信」是心思意念歸回以神的主權為至高無上的原則裡面。
「信」是意無反顧的、不設後路的、沒有疑惑的完全投向神的懷抱。
「信」是順從神的旨意、渴慕神的話語、唯獨頌讚神的榮耀。
「信」是自我否定、自我卑微、倒空自我、自絕於世界、甚至「釘死」自我。
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太16:24)
現代人跟本就不明白甚麼叫「背起十字架」的意思,使徒保羅一針見血的說:「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
「背起十字架」的精意就是「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是與世界決裂分別出來!
然而這世代的「基督教信仰」是這樣「信」嗎?
難怪主耶穌歎道:「…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路18:8)
基督信徒「所望之事」是甚麼?
不是現世的富貴榮華。
不是今生的褔樂安舒。
不是世俗的功名利祿。
是神的聖名被尊為聖!
是神的國度降臨!
是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在天上!
是主耶穌的榮耀降臨!
是主耶穌的榮光翩滿地上!
是罪得赦免,得以藉著主耶穌,進到神的家裡面。
因為我們深信:「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所以,我們行事為人、心思意念就與世界異同,價值取向不再相同,人生目標不再相同,正如使徒保羅說:「只是我先前以為於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7-8)
因著「信」,我們就得著從神而來的「確據」,「永生的確據」、「神兒女確據」、「聖靈內住的確據」,雖然是「看不見」,然而,我們「信」因為神是信實的、可信的,「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
一切從「信」開始,這就是基督教信仰與其它人間的宗教不同之處。
一切所盼望的事就是建立在「信」這個基礎上,「信」就是根基、就是起頭。
世人總是要得著所望之事成就,或看見了才會「信」,可是基督信仰卻是反其道而行。
「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
「信」,就看見神的榮耀!
「信」,就經歷神的同在!
「信」,就曉得神的旨意!
「信」,就得著神的應許!
然而,「信」是甚麽?
不是囗裡說「相信」而生命沒有歸向神的「信」。有不少的自稱基督徒的人,口裡說「信耶穌」,可是,行為、思想、意念卻與不信的沒有兩樣,一樣追逐屬世的榮耀、名利、地位、財富、吃喝、玩樂、…;這等人其實是「不信」,他們的「信」其實只能說是「認同」或「傾向同意」基督教信仰的教義,他們只是喜歡那種宗教的氣氛、宗教的莊嚴儀式、宗教的道德修養(其實是假冒為善、自以為義)、變質的優越感、虛偽的溫情。到真正的大患難、大試煉臨到,就要顯出各人的信心是真是假。
施洗約翰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太3:8-10)
「信」是生命回歸神的旨意裡面。
「信」是心思意念歸回以神的主權為至高無上的原則裡面。
「信」是意無反顧的、不設後路的、沒有疑惑的完全投向神的懷抱。
「信」是順從神的旨意、渴慕神的話語、唯獨頌讚神的榮耀。
「信」是自我否定、自我卑微、倒空自我、自絕於世界、甚至「釘死」自我。
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太16:24)
現代人跟本就不明白甚麼叫「背起十字架」的意思,使徒保羅一針見血的說:「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
「背起十字架」的精意就是「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是與世界決裂分別出來!
然而這世代的「基督教信仰」是這樣「信」嗎?
難怪主耶穌歎道:「…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路18:8)
基督信徒「所望之事」是甚麼?
不是現世的富貴榮華。
不是今生的褔樂安舒。
不是世俗的功名利祿。
是神的聖名被尊為聖!
是神的國度降臨!
是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在天上!
是主耶穌的榮耀降臨!
是主耶穌的榮光翩滿地上!
是罪得赦免,得以藉著主耶穌,進到神的家裡面。
因為我們深信:「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所以,我們行事為人、心思意念就與世界異同,價值取向不再相同,人生目標不再相同,正如使徒保羅說:「只是我先前以為於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7-8)
因著「信」,我們就得著從神而來的「確據」,「永生的確據」、「神兒女確據」、「聖靈內住的確據」,雖然是「看不見」,然而,我們「信」因為神是信實的、可信的,「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2:13)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