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9日星期日

論「社會公義」與「福音」 - (3)捍衛「福音」的持久戰(下) - 約翰.麥克阿瑟


這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重點介紹了宣教運動過去幾十年的一些衝突,這些衝突激起了我去傳揚福音和以寫作來捍衛福音。那不是一份詳盡的記錄,否則將會是非常冗長的記錄。作為一個群體,福音派人士表現令人困惑,在聖經清晰的說明絕不模糊的各種各樣議題上,他們都有意地去向世界作出妥協或不必要地使之模糊了。

例如,儘管提摩太前書2:12清楚地說明:「我不許女人教導,也不許她管轄男人,…」福音派的領袖卻多年來一直在辯論女性是否有資格成為教會的長老或牧師。在這個問題和其他類似的問題上,許多人都屈服在屬世文化的趨勢之下,而不是順從聖經的權威。有些人試圖重新定義家庭的角色和其正常功能,有些人似乎想要重新建構或完全忽視聖經對有關離婚和再婚的教導。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過去的幾年裡,一些福音派人士開始引入「美國的性解放革命 (sexual revolution)」之後世俗文化出現的所謂道德理性化的概念。多年來,福音派人士對婚外性行為的反對態度漸漸不斷地軟化。最近,更不幸的是有一些好發偉論的福音派人士(包括一些擔任領導或有影響力的人士)一直試圖把涉及浮動的性別認同(譯者註:即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是動態變化的)、性取向、跨性別和同性戀婚姻等的新思維與聖經磨合。這些議題歷世歷代的信徒從來都沒有想過在教會中進行辯論或重新定義,然而,當今這個世代竟萌芽了一個運動,在高舉「社會公義」的旗幟下要求重新看待並放棄教會對LGBT問題歷世歷代傳統的立場。

為什麼有這麼多福音派人士公開地擁抱這種與世界妥協的觀點呢?答案很簡單,當一個教會完全陷入了盡力去取悅屬世的社會文化之網羅時,按邏輯來說下一步就是與世界妥協。幾十年來,甚為流行觀點是如果教會要與屬世的社會文化接觸的話,首先它需要在風格上和做法上與世俗的流行文化或學術的時尚接軌。為此,教會需要放棄其歷世歷代的傳統敬拜模式。許多例子顯示,一旦所有傳統的敬拜事奉模式完全在教會裡消失的話,取而代之的就會是搖滾音樂會形式和各種各樣娛樂界慣用的模式。為了渴望被更廣泛的屬世社會文化所接受,教會就漫不經心地複製了世界所偏好的風格和潮流時尚。

我在《以福音為恥(Ashamed of the Gospel)》的這本書裡面提出警告說這是一個滑溜溜的斜坡,因為世界不會滿足於教會只是反映它的風格,它更會要求教會在實質上與它一模一樣,而福音派無休止的一次又一次妥協證實了這一點。許多信徒一直長期被說服說他們首先要向世人提供他們想要的東西,才能為福音打開門路。世界如何引領,那些福音派裡面追求時尚風格「教練」就毫不猶豫地跟隨。當徹底吸收了世界的方法之後,教會現在就被迫要接受世界的信息。

這些持續與世界妥協的共通點就是「實用主義」*,推動它的是一種藉功利主義的方法來接觸世界、贏得世界的支持和稱讚的慾望。我們這一代的福音派人士似乎習慣性地沉醉在一種渴望被人讚美的罪惡當中。事實上,這正正就是「實用主義」的商標,我擔心許多人會在各方面都偏離了福音。今天,它已經深深地滲透到教會文化當中,最終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每一種這些偏離純正福音教義的觀念已經被那些追求更廣泛屬世社會文化接納的福音派人士所推動和發展。我所挑出的某些錯謬,例如「慕道者導向」和爆發性增長的「靈恩運動」等,已經得到許多福音派人士所推崇,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能夠吸引世人的,就是正確的教義或策略。另外一些錯謬,例如擁抱心理治療理論、偏離歸正運動原則的教會合一運動,以及近期有關「社會公義」的言論等,反映了他們害怕被人認為是不合時宜或與當代「智慧」脫節。

世人使用「社會公義」這個術語其實蘊含著某些複雜的政治概念,例如政治上的身份認同(identity politics)、批判種族主義的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財富的再分配(the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以及其它激進或社會主義政策等。這些概念首先在屬世的學術界中得到普及和傳播,現在它們被視為公認的智慧,並已成為主導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那些追逐與屬世文化融合的福音派人士就成為那些提倡「社會公義」的追隨者。

而我確信主導這種情況的動機就是出於「實用主義」。

福音事工的成功與否是不能夠用數字或民意來衡量的。哥林多前書4章2節說:「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忠心。」不是要「出名」、不是要「時尚」、不是要「污穢的富足」、諸如此類。若果出席人數是衡量某人事工果效標準的話,那麼只要那些策略能成功吸引受體貼的人群,就會出現沒完沒了試圖把這些瘋狂的策略合理化的情況。幾十年來,這種觀念一直就好像毒藥那樣注射入福音派的主流裡面。

那些宣教大師和教會增長術大師一直在告訴教會領袖們需要在他們的社區向那些不去教會的人做一做調查,去找出有甚麼東西會使他們對教會感興趣的,然後就投其所好,讓民意調查來告訴教會應當講甚麼道、教導甚麼東西、不該說甚麼或做甚麼。想一想這樣做對嗎?

難道今天要期望那些不去教會的世人能夠準確地告訴教會應該信甚麼、如何運作和教導甚麼嗎?

那些幾十年來在福音派實用主義熏陶下成長的人,而今天在教會裡擔任領導職位的人,難道你們完全相信基督徒既要關懷世人的願望,又要做世人願望的應聲蟲嗎?

註:
*「實用主義」指任何策略、觀念或宣稱的真理其真實性或價值都是由其實際的結果來決定。如果某一種策略得到預期的效果,那麼它就被認為是好的策略。在教會增長和福音事工的領域裡,「實用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存在嚴重缺陷,甚至是非常有危害性的,因為顯而易見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實用主義無法定義「理想的結果」應該是甚麼樣的。 如果目的是壞的,而策略是有效的,那麼這是一個壞的策略。 事實上,如果期望的結局是邪惡的,那麼用來去達成它的這個策略本身就是邪惡的。

其次,更重要的是「實用主義」根本就不合符聖經的教導,神的道本身就是驗證任何事物好與壞、善與惡唯一可靠的準則。

原文網址:https://www.gty.org/library/blog/B18082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