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說:「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13) 主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福音7:7) 主耶穌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約翰福音17:3)
2019年4月7日星期日
基督正在祂的教會裡動工:(3)歷久不衰的真理之光 - 約翰.麥克阿瑟
儘管整本都聖經告訴了我們一切關於耶穌基督的事,然而我們卻很少看到祂完全的榮耀。即便在祂復活後與門徒的交往中,主耶穌的榮耀仍然被遮蓋在祂得著榮耀的肉身裡。
只有一段經文讓我們詳細地瞥見到基督多方面的榮耀,透過祂對祂子民持續不斷的事工顯示出來。在使徒約翰的生命即將結束以及被流放之中,從他身後聽到了一個像吹號大聲音。約翰明顯地吃了一驚,轉過身來就看到了榮耀的主耶穌之令人敬畏的景象。
「…就看見七個金燈臺。燈臺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長衣,直垂到腳,胸間束著金帶。祂的頭與髮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腳好像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祂右手拿著七星,從祂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我一看見,就仆倒在祂腳前,像死了一樣。…」(啟示錄1:12-17)
約翰不知所措,他肯定自己無法在這樣的經歷中倖存下來。但基督慈仁地允許他把所看見的都記錄下來。雖然他驚人的異象看起來可能難以理解,但約翰所記錄的內容細節,卻為我們提供了有關當下基督在祂子民中、在祂教會中動工的重要信息。
這包括第一個細節就是「七個金燈臺」。約翰寫到:「我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既轉過來,就看見七個金燈臺。」(啟示錄1:12)在古代,燈通常是由粘土或金屬製成的,它們充滿了油,而燈芯就浮在油上面。但如果把燈放置的太低的話,它們就不能夠照亮一個大的範圍。要照亮整個房間,你需要將把燈升高到燈臺上。對第一世紀的讀者來說,這種燈臺應該會很熟悉。然而,約翰所看到的燈臺與他們之前看到的不同,是用純金製成的。這種昂貴的材料立即顯示出這些燈臺的價值是何等的巨大。
在第20節,主耶穌解釋了這些有價值的物品之重要性:「論到…七個金燈臺的奧祕,…七燈臺就是七個教會。」(啟示錄1:20)就像燈臺用來照亮一個房間那樣,神已經呼召了祂的教會作世界的光(參腓立比書2:15)。他們是用純金製成的,表了明教會對神來說是多麼的寶貴。事實上,在地球上沒有甚麼比純金更有價值的,沒有甚麼東西可以值得用如此高的價格來購買(使徒行傳20:28)。
約翰所指的這七個教會就是在第11節中提到的。但是,這幅圖像並不僅限於它們。在聖經中,數字7通常表示完整的意思。因此,雖然神的特定信息是賜給這些特定的教會的,但是祂的話語卻適用於整個教會。在約翰的異像中,它們雖然是作為特定的教會而存在,但它們所象徵的是整個歷史中各式各樣變化中的教會。
那沒有到此結束,約翰繼續說:「燈臺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啟示錄1:13)。祂就是基督、就是人子,但祂並不像約翰在基督升天之前最後看到祂的那樣。在祂在地上的事工結束前,基督完全的榮耀仍然隱藏在祂復活的身體裡。而在約翰的異象中,基督的榮耀在此時完全的彰顯了出來。
在這幅描繪到基督在祂的教會中行走的圖畫中,帶來了一種極大的安慰和鼓勵。約翰應該會記得主耶穌在被捕之前的那夜對門徒所作的應許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約翰福音14:18)。當基督升天離開這個世界時,祂安慰門徒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20)。希伯來書的作者也論到神對新約教會的提醒,他引用神對以色列一而再、再而三的應許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5)。約翰知道主耶穌不會丟棄他或教會。而主耶穌與屬祂之人、教會相交的這個視象化的提醒,仍然是一種使人振奮的保證和鼓勵。
它也應該帶給我們鼓勵,我們不是在事奉一位遙不可及的神或一個遠古時代的殉道者。教會的主是又真又活的,而且祂也活躍地行在祂的子民當中。約翰其後的異象給了我們清晰的細節,讓我們可以深入的了解基督在祂教會中所做的事是甚麼。
原文網址:https://www.gty.org/library/blog/B190128
2019年4月5日星期五
基督正在祂的教會裡動工:(2) 主耶穌無可置疑的聲音 - 約翰.麥克阿瑟
警號是直截了當的,當一個刺耳的警報器響起,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去了,所有潛在使人分心的事都會被轉移過來。跟據它的設計,它們會淹蓋所有其他的噪音,並且要吸引我們的注意。同樣地,當使徒約翰在拔摩島上聽到榮耀的基督的聲音時,它是令人震驚、引人注意和很有威勢的。
約翰並沒有花太多時間來為他的異象佈局,兩個細節就足夠了:「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啟示錄1:10)。「被聖靈感動」這句話簡簡單單地表明了這並不是一種正常的、人的經歷。藉著聖靈,約翰得以經歷某種感官以外、物質領域以外的事。約翰的異象是無法用被造界的任何現象來解釋,他不是在睡覺或在做夢;他非常清醒。約翰在完全頭腦清晰、神志清醒的狀態下,被聖靈帶進一種超乎人所能理解的屬靈境界,在那裡他可以直接與神相交。
即使對使徒來說,這種經歷也是非常罕見的,但是聖經確實指出過其他類似的一些超自然經歷。以賽亞「…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祂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以賽亞書6:1)。以西結寫到:「祂對我說話的時候,靈就進入我裡面,使我站起來,我便聽見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以西結書2:2)。使徒行傳也描述了彼得(使徒行傳10:9-16)和保羅(使徒行傳22:17-21)從主那裡來的類似異象。論到保羅的超自然經驗,他在稍後寫給哥林多人的信中說:「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 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哥林多後書12:2-4)
像保羅那樣,我們不能肯定地說約翰的經歷是怎麼樣的。我們所知道的是主超自然地打開了約翰對神聖領域的認識,能與祂清楚地、活生生地交通,也透過他與我們交通。
約翰告訴我們的另一個細節就是他是「當主日」領受到這個異象(啟示錄1:10)。這不是指末日的那個特殊名稱,約翰在這裡並不是指「主的日子」和神終極審判的那日(見彼得後書3:10)。到了第一世紀末,「主日」基督徒習慣上指的是每周的第一天,這天是用來紀念主耶穌從墳墓裡復活的那天,約翰想告訴我們這天在拔摩島上是一個禮拜天。
在這個特殊的禮拜天,約翰說他「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啟示錄1:10)舊約聖經講到神在西奈山把祂的律法頒布給以色列人之前,提到一種類似的聲音:「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出埃及記19:16)。
貫穿整本啟示錄,先會有一個響亮的聲音或說話聲在莊嚴的宣告和天上的讚美之前(見啟示錄8:13;14:2)。這是一種刺耳的、響亮的聲音。這聽起來像吹號的聲音,但它不是來自某種樂器。在約翰的異象中,這是主的聲音,它瞬時間就駕馭了使徒的全部注意,並且淹蓋了任何其他的噪音。這聲音無可置疑是那位復活的、榮耀的主耶穌基督正在說話的聲音,是應當要傾聽的時候了。
祂說甚麼? 「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啟示錄1:11)。
在流放生活的患難中,約翰可能想知道為甚麼主要讓他活下去。為甚麼不像其餘的使徒那樣殉道而死呢?為甚麼讓他活得這麼久,使他看著教會陷入屬靈的衰落?教會還有未來嗎?
在第11節,神給了他答案,因為主仍然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他去做,他還有一本書要寫。他獲得了特權去看到未世景況,看到罪惡最終被打敗,以及教會未來的榮耀。
使徒注定要做一塊被流放的磐石,在先知啟示的翅膀上翱翔於神的寶座和基督的榮耀裡,脫離塵世,進入天國遊歷。
主耶穌要他把他所看到的寫下來,而他所看到的是不可思議的。
原文網址:https://www.gty.org/library/blog/B190123
2019年4月3日星期三
基督正在祂的教會裡動工:(1) 一個沒有被拋棄的教會 - 約翰.麥克阿瑟
基督離開地上時並沒有離棄祂的教會,在祂升天之前,祂向門徒應許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28:20)儘管羞恥的事、向然而,敗壞妥協的事和叛逆的事時常橫行無忌的威脅著教會,基督的應許仍然堅定不移。無論情況有多麼的可悲,基督都沒有丟棄祂的教會。當使徒約翰在拔摩島上的異象中遇見榮耀的基督時,主耶穌顯出祂的榮耀並且拉開了祂正在教會中動工的帷幕,沒有任何無意義的細節,約翰所看到的一切都有助於闡明基督在祂的教會中不斷的臨在和動工,而且持續到今天。
在啟示錄1:9中,約翰開始描述到他的異象。他並沒有誇耀其使徒的權威,反而謙卑地將自己稱為「…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作為一個蒙恩得救的人,他是在神的國度裡。憑著信心他忍耐了,堅忍就是他的標誌。然而,他正身處於逼迫的當中、過著流放的生活,「…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當其時,傳福音是一種嚴重的罪行,而在這那個時候,所有其他的使徒都已經死了,信徒都被追捕並被殺害。更糟糕的是教會正在摒棄真理、丟棄約翰和使徒所傳給他們的忠實教導。這是教會慘淡的時期。這就使得約翰的異象更令人震驚。
他繼續說:「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
我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既轉過來,就看見七個金燈臺。燈臺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長衣,直垂到腳,胸間束著金帶。祂的頭與髮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腳好像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祂右手拿著七星,從祂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我一看見,就仆倒在祂腳前,像死了一樣。祂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臺的奧祕,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臺就是七個教會。』」(啟示錄1:10-20)
在約翰的異象裡所描繪的一切,為教會與教會的頭基督的關係帶來了有力的教義上的含義。沒有其他經文可以找到如此生動和全面的洞察,論到主耶穌在祂的教會所行的事,不僅在小亞細亞的會眾中,而且是貫穿基督身體(即教會)的整個歷史。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將從各方面來探討約翰那令人震驚的異象,以及它們揭露出的關於基督在祂教會中正在進行的工作,從主耶穌如吹號的大聲音開始。
原文網址:https://www.gty.org/library/blog/B190121
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
免費電子書推介:《基督教教義手冊(Manual of Christian Doctrine)》路易斯·伯克富(Louis Berkhof )

以下是伯克富本人為此書所作的簡介:
在我的著作《系統神學(Systematic Theology)》出版後,出版社要求我預備出版一本關於基督教教義更為簡潔的書,適合作為高中和大學的課堂,也可以造就到那些年老的初信者。考慮到要妥善的教導在教會裡的年輕人是多麼的重要,我感到難以推卻,就承諾預備寫一本簡短的手冊。看見當今的信徒廣泛對教義不感興趣,以致於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在思想上是膚淺的和混亂的,一些潛藏的錯誤教導在講壇上被瘋狂的傳播著,加上各種各樣的宗派像雨後春筍那樣以驚人的速度湧現,因此,這項工作對我來說顯得特別重要。今天,正是教會應當站起來捍衛它寶貴的承傳和託付給它的真理之時。我經已嘗試把我們歸正(改革宗)的真理概念作出一個相當全面而簡潔的陳述,並真誠地盼望它的清晰度盡量不會因其簡潔而受到影響。在每一章的結尾,我都列出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將幫助學生檢視一下他對本章所包含的內容之了解有多少。在我提供進一步的研習參考資料中,我盡量重質不重量,以免使同學感到太沉重了。此外,我盡量規範自己專注在歸正的(改革宗)作者上。我希望不要總是首先就提到我自己的那本關於系統神學的著作,因為這似乎是不太自然的,因為這本手冊是涉及整個比較大範疇的工作,而且可以根據其對基督教教義有更詳細的討論,使讀者能有更清晰的理解。願教會之元首使用這本手冊讓在祢聖約裡的青年人,藉著正確教導的影響,得著祝福。
伯克富
密歇根州大急流城
1933年5月10日
目錄
序言
一、導論
- 宗教
- 啟示
- 聖經
二、關於神和祂創造的教義
1. 神的本體
- 神的本質
- 神的名字
- 神的屬性
- 三位一體
2. 神的工作
- 神的預旨
- 神的預定
- 神的創造
- 神的護理
三、關於人與神之間關係的教義
1. 人起初的狀態
- 人與生俱來的本質
- 人作為神的形象與行為之約
2. 人在罪中的狀態
- 罪的起源與罪本質的特徵
- 人類生命裡的罪惡
3. 在恩典之約裡的人
- 救贖之約
- 恩典之約
四、關於基督的位格與工作的教義
1. 基督的位格
- 基督的名字
- 基督的本質
- 基督的狀態
2. 基督的工作
- 基督的任務
- 透過基督來贖罪
3. 在恩典之約裡的人
- 救贖之約
- 恩典之約
四、關於基督的位格與工作的教義
1. 基督的位格
- 基督的名字
- 基督的本質
- 基督的狀態
2. 基督的工作
- 基督的任務
- 透過基督來贖罪
五、關於救贖工作之實施的教義
- 聖靈通常的工作
- 呼召與重生
- 歸正
- 信心
- 稱義
- 成聖
- 保守聖徒
- 聖靈通常的工作
- 呼召與重生
- 歸正
- 信心
- 稱義
- 成聖
- 保守聖徒
六、關於教會與恩典的管道之教義
1. 教會
- 教會的本質
- 教會的治理
- 教會的權柄
2. 恩典的管道
- 作為恩典管道的道
- 一般性的聖禮
- 洗禮
- 聖餐
七、關於末世的教義
1. 關於個體的末世論
- 肉身的死
- 居間狀態
2. 關於普世的末世論
- 基督再臨
- 千禧年與復活
- 末日大審判與終極狀況
下載網址:https://www.monergism.com/manual-christian-doctrine-ebook
1. 教會
- 教會的本質
- 教會的治理
- 教會的權柄
2. 恩典的管道
- 作為恩典管道的道
- 一般性的聖禮
- 洗禮
- 聖餐
七、關於末世的教義
1. 關於個體的末世論
- 肉身的死
- 居間狀態
2. 關於普世的末世論
- 基督再臨
- 千禧年與復活
- 末日大審判與終極狀況
下載網址:https://www.monergism.com/manual-christian-doctrine-ebook
2019年3月24日星期日
甚麼是「得救的信心」? -(4)基督所定義的「信心」- 約翰.麥克阿瑟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了解「得救的信心」之真正本質的話,除了「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希伯來書12:2)耶穌基督之外,還能夠指望誰呢?雖然主在祂公開的事工當中講了許多有關於「得救的信心」之特質和特徵,但登山寶訓還是祂最全面和最明確的陳述。
八福(馬太福音5:3-12)揭示了真「信心」的特質,正如聖經裡其它的經文那樣。這些特質包括:靈裡貧窮(中文和合本譯為「虛心」)、飢渴慕義、清心等等,都不僅是難以達致的律法標準,但這都是所有信徒共有的特徵。八福的第一個福毫無疑問地指出了主在描繪的是那些人:「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祂描述的就是那些得救的人、那些相信的人、那些屬於神國度裡的人。
他們的基本特質是「謙卑」,即靈裡貧窮,一種承認自己屬靈上完全破產的破碎心靈。真正的信徒把自己視為罪人;他們知道自己完全沒有能賺得神喜悅的東西,這就是他們「哀慟」(馬太福音5:4)原因,這種憂傷必伴隨著真正的悔改而來,它徹底壓垮信徒使其成為「溫柔的人」(馬太福音5:5),他會「飢渴慕義」(馬太福音5:6)。當主使那飢渴慕義的心得著滿足的時候,祂會使信徒成為一個「憐恤人的人」(馬太福音5:7)、「清心的人」(馬太福音5:6)、「使人和睦的人」(馬太福音5:9)。最終,信徒也會為義受逼迫和辱罵(馬太福音5:10)。
這就是主耶穌對真信徒的描述。祂所說的每一個特質,由「謙卑」開始,直到結出「順從」的果子,這就是真「信心」之結果。注意啊!「順從」神的「信心」不僅是外表的,它應該是發自於內心的,這就是他們的「義」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的一個原因(馬太福音5:20)。主耶穌繼續講述到真正的義,即「…出於信心的義…」(羅馬書10:6),它的特質就是「順從」,不僅「順從」律法的條文,而且也「順從」律法的精神(馬太福音5:21-48)。這種「義」不僅僅是要避免犯姦淫的行為,甚至連淫念都要避免(參見馬太福音5:27-28);它亦禁戒憎恨人,將之視同如謀殺一樣(參馬太福音5:21-22)。
若果你明白到神的標準高過你可能達到的標準,你就已經走在主耶穌在八福中所說的蒙福之道上了。它始於「謙卑」,源於一種察覺到自己靈裡完全貧窮的「謙卑」,即認識到我們是靈裡貧窮的,而它必然在「順從」的「義」中成全。這些是超自然生命的特質,除非憑著神所賜的「信心」,它們是不可能自然產生的,而具有真「信心」的人也不可能完全缺乏這些天國之子共有的特質(參馬太福音5:3)。
當主耶穌要說明「得救的信心」的特質時,祂叫來了一個小孩,使他站在門徒的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馬太福音18:3)小孩子正是一幅「順從」「謙卑」的完美寫照,他們怎樣「順從」大人的管教,當不「順從」的時候怎樣受到責打,這就是「得救的信心」之教導的一個客觀的實例。
主耶穌使用這個例子來教導我們:如果我們堅持要保有成年人的那種特權,如果我們要做我們自己的老闆,自己決定做甚麼,自己掌管自己的生命,我們斷不能進入天國。但是,如果我們願意以小孩子般的「信心」為基礎,以小孩子的「謙卑」來接受救恩,而且願意降服於基督的權柄,那麼我們就是帶著正確的心態來就近主耶穌了。
主耶穌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翰福音10:27-28)。誰是主真正的羊呢?就是那些願意跟隨祂的人。那些是跟隨主的人呢?就是那些蒙恩得永生的人。
「信心」必使人「順從」,不信則必使人叛逆。一個人的生命方向應該顯出這人是否信徒,不會有中立的。除非「順從」真理,否則僅僅明白真理、確認某些事實,按聖經來說其實就是不信。那些只靠一次曾對「信仰」所作的決志,然而缺乏任何外在能見證「信心」行為的人,最好聽聽聖經明確且嚴肅的警告:「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36)
注意這裡的對比:它不是拿信與不信來作對比,而是拿「信」與「不順從」來作對比。今天的教會充斥著那些自稱相信基督的人,但你從來都不能由他們的生活之中看得出他們是信徒。對這個監視著我們的世界,神的子民必須持守按聖經的準則來判斷甚麼是真正構成「得救的信心」。然而,我們也應當勸誡那些在我們中間的人,就是那些活出的生命與他們信仰宣告相違背、且敗壞神真理見證的人。
藉著神的恩典,我們得救了,並且藉著祂主權計劃把我們分別為聖,使我們活出「順從」神的生命,藉此能見證祂救贖之善工,這就是「得救的信心」了。
原文網址:https://www.gty.org/library/blog/B190116
八福(馬太福音5:3-12)揭示了真「信心」的特質,正如聖經裡其它的經文那樣。這些特質包括:靈裡貧窮(中文和合本譯為「虛心」)、飢渴慕義、清心等等,都不僅是難以達致的律法標準,但這都是所有信徒共有的特徵。八福的第一個福毫無疑問地指出了主在描繪的是那些人:「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祂描述的就是那些得救的人、那些相信的人、那些屬於神國度裡的人。
他們的基本特質是「謙卑」,即靈裡貧窮,一種承認自己屬靈上完全破產的破碎心靈。真正的信徒把自己視為罪人;他們知道自己完全沒有能賺得神喜悅的東西,這就是他們「哀慟」(馬太福音5:4)原因,這種憂傷必伴隨著真正的悔改而來,它徹底壓垮信徒使其成為「溫柔的人」(馬太福音5:5),他會「飢渴慕義」(馬太福音5:6)。當主使那飢渴慕義的心得著滿足的時候,祂會使信徒成為一個「憐恤人的人」(馬太福音5:7)、「清心的人」(馬太福音5:6)、「使人和睦的人」(馬太福音5:9)。最終,信徒也會為義受逼迫和辱罵(馬太福音5:10)。
這就是主耶穌對真信徒的描述。祂所說的每一個特質,由「謙卑」開始,直到結出「順從」的果子,這就是真「信心」之結果。注意啊!「順從」神的「信心」不僅是外表的,它應該是發自於內心的,這就是他們的「義」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的一個原因(馬太福音5:20)。主耶穌繼續講述到真正的義,即「…出於信心的義…」(羅馬書10:6),它的特質就是「順從」,不僅「順從」律法的條文,而且也「順從」律法的精神(馬太福音5:21-48)。這種「義」不僅僅是要避免犯姦淫的行為,甚至連淫念都要避免(參見馬太福音5:27-28);它亦禁戒憎恨人,將之視同如謀殺一樣(參馬太福音5:21-22)。
若果你明白到神的標準高過你可能達到的標準,你就已經走在主耶穌在八福中所說的蒙福之道上了。它始於「謙卑」,源於一種察覺到自己靈裡完全貧窮的「謙卑」,即認識到我們是靈裡貧窮的,而它必然在「順從」的「義」中成全。這些是超自然生命的特質,除非憑著神所賜的「信心」,它們是不可能自然產生的,而具有真「信心」的人也不可能完全缺乏這些天國之子共有的特質(參馬太福音5:3)。
當主耶穌要說明「得救的信心」的特質時,祂叫來了一個小孩,使他站在門徒的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馬太福音18:3)小孩子正是一幅「順從」「謙卑」的完美寫照,他們怎樣「順從」大人的管教,當不「順從」的時候怎樣受到責打,這就是「得救的信心」之教導的一個客觀的實例。
主耶穌使用這個例子來教導我們:如果我們堅持要保有成年人的那種特權,如果我們要做我們自己的老闆,自己決定做甚麼,自己掌管自己的生命,我們斷不能進入天國。但是,如果我們願意以小孩子般的「信心」為基礎,以小孩子的「謙卑」來接受救恩,而且願意降服於基督的權柄,那麼我們就是帶著正確的心態來就近主耶穌了。
主耶穌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翰福音10:27-28)。誰是主真正的羊呢?就是那些願意跟隨祂的人。那些是跟隨主的人呢?就是那些蒙恩得永生的人。
「信心」必使人「順從」,不信則必使人叛逆。一個人的生命方向應該顯出這人是否信徒,不會有中立的。除非「順從」真理,否則僅僅明白真理、確認某些事實,按聖經來說其實就是不信。那些只靠一次曾對「信仰」所作的決志,然而缺乏任何外在能見證「信心」行為的人,最好聽聽聖經明確且嚴肅的警告:「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36)
注意這裡的對比:它不是拿信與不信來作對比,而是拿「信」與「不順從」來作對比。今天的教會充斥著那些自稱相信基督的人,但你從來都不能由他們的生活之中看得出他們是信徒。對這個監視著我們的世界,神的子民必須持守按聖經的準則來判斷甚麼是真正構成「得救的信心」。然而,我們也應當勸誡那些在我們中間的人,就是那些活出的生命與他們信仰宣告相違背、且敗壞神真理見證的人。
藉著神的恩典,我們得救了,並且藉著祂主權計劃把我們分別為聖,使我們活出「順從」神的生命,藉此能見證祂救贖之善工,這就是「得救的信心」了。
原文網址:https://www.gty.org/library/blog/B190116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