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5日星期二

真理時刻-10月5日:罪、邪惡和試探 - 試探的本質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3:6)

夏娃看到禁果的三個特徵而使她受到誘惑。

首先,「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我們不知道那是什麼果子。不過果子的具體品種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夏娃被她的私慾誘惑了。這不是合情合理的飢餓感,而是一種不正當的慾望。這是一種出於自私的不滿和對神不信任引起的肉體慾望,就好像神對她有所隱瞞那樣。

其次,她感到「悅人的眼目」,這種誘惑挑起了她情感上的慾念。這果子激發了她對美的感覺和其他激情。隨著她心中的貪婪越來越大,禁果越來越好看了。

第三,她看到了「能使人有智慧」,這就是對她在智力上的誘惑。剛萌芽的驕傲使她幻想能帶來知道善惡的「智慧」。

試探總是來自於這三個類別裡的其中一種或以上。當撒旦試探基督時,他慫恿祂將石頭變成食物(參馬太福音 4:3),這是對肉體情慾的誘惑。魔鬼還向祂展示世上所有的國度和它們的榮耀,並應許祂擁有管理它們的權柄(參馬太福音 4:8-9),這是對眼目情慾的誘惑。他將祂置於聖殿的殿頂之上(參馬太福音4:5),試圖挑動起祂對今生的驕傲。這就是為什麼希伯來書4:15 說:「…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

你生命中的試探是什麼樣的呢?

2021年10月4日星期一

真理時刻-10月4日:罪、邪惡和試探 - 抵擋魔鬼

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彼得前書5:8-9)

務要抵擋魔鬼」(雅各書4:7)。不幸的是,當今的美國社會大體上是以敵擋神的準則而寬容魔鬼的標準為特徵。

事實上,近年來我們社會大部分的價值觀都是按魔鬼的議程來塑造的。隨著我們的社會文化越來越恬不知恥的抗拒藉聖經啟示自己的神,反而去接接納邪惡的世界觀,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差。

真正渴望得到神祝福的人必須抵擋魔鬼和他的詭計。這意味著在我們正確期待神祝福我們之前,我們必須離棄那些阻礙神祝福的邪惡。對於許多美國人(包括基督徒)來說,這需要在生活方式和關注的事物上作出的重大改變。

在美國的社會文化中,魔鬼及其邪惡的影響力比大多數人所意識到的更為普遍。聖經說那些犯罪的人是「…屬魔鬼」的(約翰一書3:8)。甚至主耶穌也對那些宗教界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約翰福音8:44)事實上,所有抵擋神的人都是與魔鬼結盟的人,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這點。

然而,抵擋魔鬼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向不信的人宣戰,而是表示我們自己當離棄邪惡、向試探說不、拒絕一切會推進邪惡計劃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警惕魔鬼的詭計,並藉著神的真理抵擋從謊言之父而來的欺詐和詭計(參以弗所書6:11)。

你如何能主動地「遠離邪惡的絆腳石」呢?

2021年10月3日星期日

真理時刻-10月3日:罪、邪惡和試探 - 魔鬼對真理的攻擊

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哥林多後書11:13-14)

自從那天那蛇在伊甸園花園裡試探夏娃開始,他就用了無數的謊言對真理作出持續的攻擊,一遍又一遍地用同樣的策略在人心中播下懷疑和不信的種子,「…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哥林多後書2:11)

他那邪惡的詭辯法形式很少改變,他質疑神所所啟示的真理:「…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創世記3:1)。然後,他就說與神所說的相矛盾的話:「…你們不一定死;」(創世記3:4)。最後,他編造了另一種版本的「真理」:「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世記3:5)。魔鬼的另類信條通常混合了一些精心挑選的真理元素在內,然而,卻是用錯謬、矛盾、虛假不實、歪曲等可以想像得到的敗壞來稀釋和徹底混淆。他的一切都是徹底的大謊言。

此外,在推廣他的欺詐過程中,撒旦利用了一切他可以用來欺騙人的代理,例如鬼魔、不信的人,和(最有效的)在某程度上確實與真理有連繫的人,或者(更惡劣的是)那些假裝成真理的代言人和光明的天使,這是撒旦最喜歡使用和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策略之一(參哥林多後書11:13-15)。

你辨別事物真相的策略是什麼?

2021年10月2日星期六

真理時刻-10月2日:罪、邪惡和試探 - 命題中的真理

神藉著耶穌基督(祂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使徒行傳10:36)

命題是邏輯的基石,而命題只不過是對某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陳述。 「耶穌基督是萬有的主」(參使徒行傳 10:36)是聖經裡的一個經典的命題,它表達了所有基督教教義裡的一個基本真理。另一個是「別無拯救」(參使徒行傳4:12)。前一個例子肯定了主耶穌是至高無上和獨一無二的,而第二個例子就是否定相反的情況。

每個命題的真值都是二元的:真或假,沒有中間值。

由於命題形式上需要作出肯定或否定,而後現代主義的思維模式傾向含糊和虛無飄渺而不是清清楚楚,難怪命題真理的概念在這後現代主義時代已經失寵了。

如今,人們越來越普遍地認為,呈現在故事中的真理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可以用命題來表達的真理有著完全不同的性質。他們通常爭拗的是在於他們認為真理本身是變幻莫測、主觀和模棱兩可的概念。

接受這種觀念實際上就是把真理的概念切碎了。如果不求助於命題,則根本無法口頭上來表達或正式的肯定真理,即使是以故事的形式。因此,後現代主義意圖將真理與命題分離開來的做法,其實只不過是一種虛談真理、玩弄真理的觀念、口頭上事奉真理的存在,而實際上並沒有給事物的真假作出肯定。

如果有人相信真理是相對的,你會如何回答呢?

2021年10月1日星期五

真理時刻-10月1日:罪、邪惡和試探 - 神真正的國度靠什麼建立?

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4:6)

有些人可能會想像,如果基督希望祂的信息可以產生最大的影響的話,祂應該更有效地去發揮祂的知名度。當今所謂傳統的智慧認為主耶穌應該盡一切可能利用祂的名聲,淡化因祂的教導而引起的爭議,並採用祂可以使用的任何策略來最大限度地擴大祂周圍的群眾範圍。然而,他並沒有那樣做。事實上,恰恰相反,祂並沒有走民粹主義的路線來擴大祂的名聲 ,反而以強調那些能使祂的信息充滿爭議性的事情開始。在圍繞祂的群眾達到頂峰的時候,祂傳講了一個內容非常令人反感的信息,以至於群眾都離祂而去了,只留下一小撮最虔誠的人(參約翰福音6:66-67)。

與基督同在的人有十二個人,他們都完全是凡夫俗子。然而,基督擴展祂國度的策略就是要使用這十二個人,而不是那些喧囂的群眾。祂選擇透過這些難免會犯錯誤的少數人作為擴展祂國度的器皿,而沒有通過暴民力量、軍事力量、個人知名度或社會運動來推進祂的計劃。從人的角度來看,教會的未來和福音長遠的成功完全取決於那一小撮門徒的忠心,縱然他們失敗,也不會有其它後備方案。

這十二位門徒是在聖靈的大能帶領之下的人,他們比起那些最初純粹被好奇心激動而對主耶穌充滿熱情的眾多群眾更有力量。

主耶穌選擇的策略預表了祂國度本身的特徵(參撒迦利亞書4:6)。

如果你對神的國度有誤解的話,是誤解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