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

10月31日:與神同行和神的兒女 - 基督徒是一個屬靈的人

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哥林多前書2:12)

什麼是基督徒?我不厭其煩地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我認為這是當今世界上被誤解的事情中最多的一個。什麼是基督徒?一個好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教會的正式成員?一個常常拜訪神家的人?這就是基督徒嗎?如果我們曾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那就太丟臉了!不!基督徒是一個屬靈的人。新約聖經不是到處都有這樣的說法,即屬靈的人嗎?

屬靈的人是指接受了聖靈的人,這是新約的措詞。基督徒是與非基督徒完全不同的人。基督徒不僅是好一點點或者做了某些事情的人。不!他們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他們是屬靈的。保羅說:「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哥林多前書2:12,15)屬血氣的人則不然,這就是區別。

有些人說,你成為基督徒之後,稍後就受聖靈的恩賜。然而,除非你受了聖靈的恩賜,否則你就不可能成為基督徒。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一點使你成為基督徒。這就意味著新生,意味著重生;用彼得的話來說,意思就是「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得後書1:4)。用我們主自己的話來說,這就意味著神住在我們裡面。約翰說:「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約翰一書3:24)。對此最好的論述就請讀讀約翰福音第14章,這是我們主偉大的話:「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約翰福音第14:18)

默想:基督徒是一個屬靈的人。

10月30日:與神同行和神的兒女 - 禱告的把握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神坦然無懼了。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祂得著;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悅的事。」(約翰一書3:21-22)

除了我坦然無懼之外,我還有進到神面前的權利;我必須對我的祈求有把握。

雅各這樣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雅各書1:5)但請注意這一點:「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雅各書1:5-7)雅各說,如果你對你的祈求不確定、有疑惑、猶豫或缺乏把握的話,你的祈求就不會得到什麼。請聽詩篇的作者在詩篇66:18中說:「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如果我帶著三心二意來到神面前,緊抓著自己的罪,並且知道自己過著不虔不義的生活,我就不能坦然無懼地禱告。「...神比我們的心大,一切事沒有不知道的」(約翰一書 3:20)如果我的心責備自己並且知道自己有什麼錯了,更何況神呢?

我想我們的主在約翰福音中已經親自回答了這個問題,祂這樣說:「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翰福音15:7)又說:「...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祂就賜給你們。」(約翰福音 15:16)

如果我遵守神的誡命,那麼我就可以確定我的生命是由聖靈掌管的,因此我知道我任何祈求和盼望都是聖靈在我裡面造成的。

默想:如果我到神面前仍緊抓著自己的罪,並且知道我過著不虔不義的生活,我就不能坦然無懼地禱告。

10月29日:與神同行和神的兒女 - 坦然無懼地禱告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神坦然無懼了。」(約翰一書3:21)

坦然無懼」對於普遍真正的禱告來說是絕對至關重要。讓我提醒你聖經是如何論述的。你有沒有注意到聖經中「放膽」這個詞與禱告有關呢?你在希伯來書裡經常看到這樣的話:「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或說:「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希伯來書10:19)或說:「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希伯來書10:22)或看看保羅在以弗所書第3章中所說的話:「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弗所書3:12)這就是禱告應有的方式,如果我們的祈求若要有任何價值的話,我們就必須放膽、帶著把握和坦然無懼來到神的面前。

如何才能做到這樣呢?在我看來我們在這裡正在處理的是回答兒子名分的問題。我們對兒子名分的認識和對兒子名分的把握,是由我們對弟兄的愛所決定的。它是這樣運作的:如果我真的愛弟兄,那麼我就會認識到我是神的兒女。因此,當我來到神面前禱告時,我會這樣斷言道:「我現在不再把神當作我的審判官,而是把祂當作我的父。

約翰在約翰一書第4章中繼續提醒我們這一點。因此,我不是懷著懼怕的心來到神面前,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約翰一書4:18)。因此,當我確信我兒子的名分,知道神喜悅我,祂確實願意祝福我過於我所祈求的。

默想:我現在不再把神當作我的審判官,而是把祂當作我的父。

2023年7月12日星期三

10月28日:與神同行和神的兒女 - 禱告是什麼?

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穩。」(約翰一書3:19)

禱告是什麼?我想不出比約翰一書3章19節結尾的這兩個詞更好的描述了:「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穩。」 這就是禱告,禱告來到祂面前。我們總是活在神的面前—「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傳17:28)我們總是活在祂的眼前。然而,禱告更特別,禱告是向一位特別的聽眾發出,並且是立刻直接向祂發出,「在神面前」。在禱告中,我們拋開一切、排除一切,此時此刻,我們發現自己只是與神面對面。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難以進一步闡述它,就是如此。

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正是我們禱告時要做的。因此,顯然從某種意義上說,禱告中最重要的就是意識到我們是在祂面前。你會發現聖徒們一直都在談論這點。困難就在於思潮會不斷地闖入我們的腦海中,我們的想像力會遊蕩在世界,某些想法、建議、願望和需要都會闖入。然而,所有這些都必須拋開,我們必須首先意識到我們實際上也確實在永生神的面前,「在神面前」。

約翰說,弟兄間的愛整個問題因此變得很重要了。只有當你思想到這裡,當你來到祂的面前時,你才會開始意識到你在餘生和餘下的時間所做的事的重要性。當你思想到這裡,你就會開始看到它們之間的相關性了。

默想:我們必須首先意識到我們實際上也確實在永生神的面前。

10月27日:與神同行和神的兒女 - 被世人恨惡

弟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約翰一書3:13)

讓我把它當作一個歷史的事實,這是我們從一開始就在聖經中可以找到的偉大原則之一。有很多人對這節經文感到困惑。如果你是如此的話,你就可能未能了解聖經的第一大基本部分。該隱和亞伯的區別在於該隱,不在於亞伯。該隱(世界)恨亞伯(基督徒)。看看約瑟和他的弟兄們。看看大衛和掃羅;讀一讀掃羅王是如何對待大衛並試圖擺脫他的故事,充滿猜忌、嫉妒和惡意。看看先知們所受的待遇,那些努力拯救國家的屬神的人,這些例子無處不在。

看哪!極至的榜樣就是我們的主,道成肉身的神子,成了肉身的永生神。看哪!世人都嘲笑祂,他們竟拿起石頭擲向祂,他們高喊「除掉祂!除掉祂!釘祂在十字架上!」(約翰福音19:15)世人把前來拯救他們的神子釘在十字架上!「弟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約翰一書3:13)世人恨你,不是因為你是可恨的人,該隱和亞伯的例子證明了這一點。該隱並不恨他的兄弟,而是因為有某些東西令他感到恨惡。亞伯沒有可恨之處,但該隱卻恨他。

世人也不會因為我們好而恨我們。我們要非常清楚這一點。世人並不討厭好人,世人只恨基督徒,這是微妙而重要的區別。如果你只是一個好人,這個世界不會恨你,反而會欣賞你,它會鼓掌歡迎你。對個人而言是真實的,對整個教會來說也是真實的。聖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恨基督徒,不是因為他們可恨,不是因為他們好,也不是因為他們行善,而是因為他們是基督徒,因為他們屬神,因為他們裡面有基督。

默想:世人並不討厭好人,世人只恨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