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

信心與屬靈分辨力之十一:培養屬靈分辦力的秘訣(一)- 約翰.麥克阿瑟 (John MacArthur)


我們不能輕率地跟隨我們這世代的潮流,我們不能高舉愛的同時而忽視真理,我們不能為了促進團結而壓制純正的教導,我們若以容忍為偶像就不能學習到屬靈分辨力。教會因採取這些態度,就向所有屬於撒旦的特洛伊木馬敞開了它的大門。

神將祂真理的道賜給我們,並且命令我們要捍衛它,一代一代的將它傳承下去。坦白說,這個任務在我們今天這一代是非常失敗。我們除了把合附聖經的基督教和輕忽的信心之間的界線擦去之外,在屬靈分辨上亦是失敗的。教會充斥著教義上的混亂、迷惑,以及屬靈上的混亂。似乎很少人察覺得到,因為許多基督徒已經受膚淺的教導熏陶多年,認為要胸襟寬闊、淺顯和非批判性。除非我們對真理的視野有一個徹底的改變,否則教會將在這些影響下繼續沉淪,變得更趨世俗化,進一步陷入各式各樣的謬誤之中。

我們如何培養屬靈分辨力呢?如果教會想扭轉這個趨勢並恢復合附聖經的觀點,需要作甚麼呢?

一、渴慕屬靈智慧

第一個秘訣就是渴慕。箴言2:3-6說:「呼求明哲,揚聲求聰明,尋找他,如尋找銀子,搜求他,如搜求隱藏的珍寶,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如果我們不渴慕屬靈分辨力,我們就不會得著屬靈分辨力。如果我們戀慕快樂、健康、富裕、繁榮、舒適和自我滿足的話,我們永遠不會是有屬靈分辨力的人。如果我們憑感覺來決定我們信甚麼的話,我們就沒有屬靈分辨力。如果我們的思想被地上的教會權威所征服,盲目相信他們所說的話,那麼我們就削弱我們的屬靈分辨力。除非我們凡事仔細察驗,否則我們就不可能盼望對輕忽的信心有任何的抵禦能力。

對屬靈分辨力的渴慕是從謙卑而生的一種渴慕之情。這種謙卑使我們承認我們有自我欺騙的傾向,「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17:9);這種謙卑使我們不信靠個人的感覺,鄙視自誇、自負,「…但是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軟弱以外,我並不誇口。」(哥林多後書12:5)這種謙卑使我們轉向神的道,將之作為一切事物的終極裁决,「…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使徒行傳17:11)

沒有人可以壟斷真理,當然我也不可以。在我自己裡面,我找不到任何可靠的答案。我的心跟其他人一樣很容易被自欺所影響,我的感覺跟其他人一樣是不可靠的。我不能幸免於撒但的欺騙,我們所有人都是如此。我們唯一能抵抗錯誤教導的,就是要能作分辨,不信靠我們自己的情感,對我們的理智抱著懷疑,凡事察驗,用聖經的準則來驗證所有宣稱是真理的,並且以最嚴謹的態度來處理神的道。

因此,對屬靈判斷力的渴慕牽涉到對聖經的高度重視,而這又連繫到一顆欲正確地領會聖經的熱心。神所要求就是這種的態度(提摩太前書2:15),而這顆真正愛神的心會自然地燃點起對屬靈分辨力的熱愛。

二、禱告祈求屬靈判斷力

第二個秘訣就是禱告。當然,禱告自然是隨著渴慕而來的;禱告是向神表達心中的渴慕。

當大衛去世時,所羅門成為了國王,主耶和華在夢中向他顯現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列王紀上3:5)所羅門可以求任何東西。他可以求物質上的財富、權力、戰勝敵人,或他所喜歡的任何東西。但是所羅門求的卻是屬靈判斷力:「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列王紀上3:9)聖經說:「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列王紀上3:10)

此外,主耶和華對所羅門說:「神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列王紀上3:11-14)


注意,神稱讚所羅門因為他所求的是完全無私的:「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自私與真正的屬靈辨別力是不相容的。渴求屬靈辨別力的人必須願意丟棄自私。

現代的福音派迷戀心理學和自尊心的緣故,已經製造了一代非常自我以致於不能作分辨的信徒,他們甚至對屬靈分辨力根本沒有興趣。在屬靈的事物上,他們一切所關注的都是聚焦在自我方面。他們關注的僅僅是在如何滿足自己感覺上的需要。

所羅門不是這樣,雖然他有機會求長壽、個人的豐盛、健康和財富,但是他卻置這一切之不顧而求屬靈分辨力,因此神也賜他財富、尊榮和長壽,為要使他能行在主耶和華的道路上。

在雅各書1:5,神承諾祂會慷慨地賜屬靈分辨力與禱告祈求的人,「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渴求和禱告是在真正合附聖經的屬靈分辨力頭兩個秘訣。下一篇,我們會探討另外兩個秘訣。
---------------------------------------------------------------------------------
原文網址:https://www.gty.org/library/blog/B14051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