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2主日第一堂,蘇牧師選擇了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來證道,選得非常好,因為這章講「信心」是整本聖經最清楚、最具體的一章,而且更舉出許多「信心」的典範,讓我們基督徒可以作榜樣,這些典範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個個基督徒都可以做得到的。選得好,因為在這末世的日子,基督徒的確必須培養好像這些「信心」典範的「信心」。
或許是我個人的要求過份,又或是悟性底,甚或是靈性「不合格」,聽完整篇的講道,總覺得內容有點「隔靴搔癢」,「點到即止」。
1. 「信」甚麼?
蘇牧師說這「信」是「信耶和華獨一的真神」,無錯,但是「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 卻是戰驚。」(雅2:19) 參與崇拜的大多數的是信徒,大家都「信」獨一的真神,何用解釋?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如由「信」而建立「信心」?
2. 何為「真信」?
我聽到「真信」的信息是「真是要信耶和華是那位獨一的真神」,有基督徒不是「真信」的嗎?既然大多數的基督徒都是「真信」的話,我覺得最重要的問題是「信」的層次問題,就是如何「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這就是所謂的「真信」!
3. 經文的豐富,豈能輕輕帶過就算!
我聽到信息好似是向不信的講「你要信有神啊」,但是若果對基督徒來說,還停留「你要信有神」這般底層次的話,我就覺得很悲哀了,因為希伯來書第五章12節記到:「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既然如此,就更需要將這篇裡的「信心」典範人物,按基督教信仰的「信仰論」逐一詳細詮釋。例如:
(i) 亞伯:聖經只是用很短的篇幅介紹亞伯,為何亞伯是為第一個「因著信」的人那?
亞伯獻甚麼?大家都獻,為何亞伯比該隱所獻的更美?
而該隱是否真是獻的不「美」?
亞伯的獻「美」在那兒?
為何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就得了稱義的見證?
如何「死」的?
甚麼是「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35節「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主耶穌都稱讚亞伯為義人,可見亞伯的「信」的確殊不簡單,點解?
(ii)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以諾「信」甚麼?怎樣「信」?就「不至於見死」?這很重要,因為「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以諾的「信」更加不簡單,因為他不用嘗「死」味!
「得了神喜悅他」,神喜悅他甚麼?
是否就是傳義道?作先知預言未日的審判?
「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創5:22) 既可「與神同行」,又可以生兒養女?
(iii) 挪亞:「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挪亞「信」甚麼?怎樣「信」?
「蒙神指示他」甚麼「未見的事」?因為他曉計算阿爺瑪土撒拉的死期,就是神的審判日?
挪亞就「動了敬畏的心」,那未蒙神指示之前,挪亞是非就沒「敬畏的心」嗎?
挪亞的行動,為何就「定了那世代的罪」?甚麼「罪」?
(iv) 亞伯拉罕:「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
亞伯拉罕「信」甚麼?怎樣「信」?
為何「在所應許之地」都要「作客」?還要「居住帳棚」,漂泊不定,不是「應許」的嗎?
「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亞伯拉罕「等候那座有根基的」「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城」?又「應許之地」,又「根基的城」,甚麼意思?
「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為何「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這是甚麼意思?「並不以為恥」是甚麼意思?
原來,最重要的是本章的13節與16節!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還有許多許多的例子,以撒、雅各、約瑟、摩西、…,每個例子的背後,都有非常豐富的故事背景,非常豐富的信仰教導,用一堂約55分鐘,(實在只用了約30分鐘)那可以帶出本章極重要的信息呢?而本章的信息,可以說是基督教信仰的磐石,亦帶出神對基督徒在「信心」的功課上的「指引」和「要求」,豈可如此苟且?!我相信有不少的信徒,都是靠主日證道來支取「靈糧」,慕道的「不信者」也多數透過主日證道來認識基督教的信仰,如果證道的內容空泛、膚淺、世俗化,是問就算「高朋滿座」、「客似雲來」,又有甚麼可誇口呢?保羅說:「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1:10)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但要遠避世俗的虛談,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提後2:15-1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